✈️112年度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馬來西亞檳城 陳倬銓眼視光中心實習_孫民嘉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5-22
研修期間: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2月12日
獲補助年度 112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四年級
中文姓名 孫民嘉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馬來西亞檳城
國外實習機構 陳倬銓眼視光中心

一、 緣起
申請海外實習的動機?
在我就讀視光學系前,對於視光的專業性不是非常了解,只知道那些在眼鏡店幫我配眼鏡的人就是驗光師。過往配眼鏡的經驗,讓我覺得好像只要懂得操作儀器就能幫大眾檢查眼睛、配眼鏡。然而,進入視光系學習後,我發現視光這個領域其實是非常專業的。目前在台灣,這項領域尚未發展的那麼成熟,大眾對視光的專業和重要性都還不太認識。舉例來說,在台灣配眼鏡的驗光步驟,通常只用自動驗光儀量屈光度數後,戴上試鏡架測視力,就能配出一副眼鏡。而當我深入探討視光這塊領域後,發現其實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去著墨。因此,我想藉由這次海外實習的機會,進一步了解理論與臨床的應用如何相輔相成,並比較台灣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使自己的能力及見識更為全面。除了學習更多視光的專業知識外,對我而言,適應一個不同文化和母語的國家也是一大挑戰,因此我想藉由這個機會讓自己跳脫舒適圈,累積更多經驗使自己更加成長。
選擇去馬來西亞的原因?
之前曾在網路上查尋到有關系上學姊前往馬來西亞實習的心得報告,得知實習地點主要著重在兒童的近視控制和視力訓練。由於目前台灣的法規限制,較無法在國內學習到和孩童相關的臨床經驗。在這幾年的實驗課中,我領悟到課本上的理論內容和實際上的臨床狀況差非常多,因此,想去馬來西亞的視光中心學習孩童的近視控制和視力訓練的相關臨床技巧。另外,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想去那邊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風俗民情、美食。

二、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這次來到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大山腳的眼視光中心TC Tan Optometrist,實習老師為這裡的老闆—陳倬銓視光師。TC Tan還有2位視光師以及3位配鏡師,在這裡除了能夠驗眼睛的度數以外,和台灣最不一樣的是馬來西亞的視光師可以下疾病的診斷和驗配角膜塑型鏡片。因此,TC Tan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驗眼睛度數、檢查眼睛的健康(有無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疾病、圓錐角膜…等)、眼底散瞳檢查、視野檢查、乾眼症治療、兒童近視控制、特殊鏡片的驗配。儀器也和大多數的台灣眼鏡店不同,除了最基本的綜合驗光儀、試片組、裂隙燈之外,還有角膜地圖儀、iCare 接觸式眼壓計、Keeler Pulsair intelliPuff 非接觸式眼壓計、視野機、光學生物測量儀、眼科光學斷層掃描(OCT)、Rexon eye(治療乾眼症的儀器)。
另外在檳島有一間合作的眼視光中心Eyecon Tan & Ho Child Optometry Clinic,一個禮拜會有兩天和實習老師一起來這邊見習。除了一般的驗眼睛度數、疾病診斷、近視控制治療外,最特別的就是視力訓練和小孩子的驗光。若在TC Tan 遇到斜視、弱視或是3歲以下的孩子都會轉介至Eyecon。這邊的何愛清老師是一位視光師的同時,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視力訓練師,另外還有2位配鏡師。

三、 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馬來西亞和台灣的視光有很大的差異,首先是檢查眼睛的流程,在台灣去眼鏡店,通常是驗完度數後試戴完就結束驗光了。少數店家會使用裂隙燈或眼底照相機等儀器幫客人檢查眼睛的健康,但台灣目前的法規規定視光師不能直接下診斷,只能和病患說可能有疾病的風險,建議去醫院找眼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而在馬來西亞的視光中心,一開始視光師會做詳細的問診,包括客人來的目的、主訴、個人和家族的病史、工作性質…等,老師時常教我們如何從問診預測病人是什麼樣的問題。接著檢查客人的視力值後,會用裂隙燈檢查客人的眼睛健康,像是有無白內障、視網膜疾病、青光眼的風險、乾眼症、眼睛過敏、眼部清潔…等,尤其是45歲以上的客人會做較詳細的檢查,像是客人若抱怨有飛蚊出現,視光師會進一步問病患有無看到閃電、何時開始發生的、出現頻率…等,並建議客人進一步做散瞳眼底檢查,確認飛蚊症是自然形成的,非視網膜破洞。和台灣不同的是目前台灣視光師無法點散瞳劑做進一步的驗光,而馬來西亞的視光師可以使用診斷藥物,只要視光師覺得藥物可以讓驗光更精準,就能使用。若視光師發現客人有疾病,可以直接下診斷,介紹病人給醫師去做手術。驗光流程也和在台灣眼鏡店學到的非常不一樣,大多數的台灣眼鏡店在確認初度數時,幾乎都會使用電腦自動驗光儀;在TC Tan 和Eyecon的視光師們都是使用檢影鏡來確認初度數。還有一件令我很驚訝的是,在台灣眼鏡店實習時,聽前輩們說業界有非常多人喜歡用紅綠這個步驟來確認度數,但陳老師和我們說,其實紅綠較適用於45歲以上的客人,因為紅色會刺激調節,小孩子會比較偏向紅色。檢查完度數後會試戴,最後量完眼壓就結束一般檢查眼睛的流程。
接著是近視控制,目前台灣法規也規定只能由眼科醫師做,而在馬來西亞大多是視光師在做近視控制。很幸運地,陳老師在這方面是專家,教了我們許多相關的知識和臨床技巧。近視控制主要有4種方法,分別是角膜塑型鏡片、近視防控軟式隱形眼鏡、兒控鏡片的眼鏡、散瞳劑。非常特別的是,在台灣醫院實習時發現大多數人都是選擇用散瞳劑來做近視控制,相反地,在馬來西亞只有少數人會選擇使用散瞳劑來控制近視,因為他們會質疑散瞳劑的副作用,且有些學校規定不能戴墨鏡或是變色鏡片,使畏光這個最大的副作用較無法避免。在馬來西亞實習時,最常見的近視控制方法是角膜塑型鏡片。驗配角膜塑型鏡片前,視光師會做一系列的評估,檢查度數、角膜地形圖、眼睛會不會敏感…等,看適不適合配戴,也會當場戴試戴片讓視光師挑選最適合的鏡片參數,之後帶回家試戴幾天後回診檢查效果,確認好再訂製鏡片。近視控制期間也必須定期回診檢查,除了視力值外,也會檢查眼軸長、螢光染色、角膜地形圖。在台灣時發現醫師們較強調度數的增加,而在馬來西亞,除了度數的增加外,老師也非常注重孩子的眼軸長增長狀況,主要依據眼軸長來確認近視控制的效果,一般期望孩子的眼軸長一年不要增加超過0.3mm,若有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則期望控制在一年增長0.15~0.2mm;螢光染色是為了檢查角膜有無受傷,若有染色,可能是因為鏡片不乾淨或早上起床時硬拔鏡片;角膜地形圖的目的是檢查壓角膜狀況。也會提醒客人要定期更換鏡片,理論上一年半到兩年要更換新的鏡片,否則可能會有感染問題。
這次來馬來西亞令我最大開眼界的就是視力訓練,在台灣不管是眼鏡店或醫院的實習都不曾遇過,只有課堂上提過的一些視力訓練方法和用具,完全沒有接觸過任何臨床實務。很特別的是原本以為視力訓練大概會與課本上敘述的一些眼睛相關訓練差不多,然而,第一次看到視力訓練的案例時,發現有很多肢體上的訓練。何老師與我們分享,其實身體的肌肉、協調性、伸展與收縮,都會影響到眼睛肌肉和眼睛的聚焦系統,老師有一個金字塔概念,從底端到頂端分別為gross motor, fine motor, super fine motor development, visualization visual processing,底端的兩層主要與肢體發展相關,像是爬行、走路、手眼協調、手指靈活度…等,上面兩層才會進入到視覺功能表現。因此何老師會希望做視力訓練的患者們能夠先訓練好身體協調後再來做眼睛的訓練,依據老師的經驗,若先做好身體協調的訓練,視覺訓練的成效會更好。訓練內容會依據年齡的不同和患者的情況去做調整,老師也會設計很多不同方式,讓孩子不會覺得訓練很反覆、無聊。另外讓我感到很新奇的是,在台灣的醫院實習時若看到被診斷出弱視的孩子,眼科醫師會讓孩童用遮眼的方式治療,將好眼完全遮蓋,訓練弱視的那隻眼睛。而在馬來西亞,從未看過何老師將整隻眼睛遮住,在訓練弱視眼時,老師會將好眼用紅色濾片貼著,給孩童看紅色的視標,如此一來,能夠訓練到弱眼的同時,好眼看不到訓練的細節,但又不會完全被遮蓋。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老師認為若完全遮住眼睛,被遮蓋住的眼睛就停止運作了,對系統並不好,因此使用了Monocular Fixation in Binocular Fusion這個概念,在雙眼都有使用到的狀態下用單眼去注視。何老師還有分享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理論,眼睛的抑制並不是一直都存在,如果需要雙眼時,就不會抑制。因此何老師的訓練裡也有不少aware periphery 的訓練,讓患者用雙眼去看東西。
視力訓練通常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理想上一個禮拜需回診一次,在家也要自主訓練,才會進步得比較快。做視力訓練主要希望達到的是讓患者擁有立體視和改善眼睛的跑位。老師通常會每個月做一次眼睛檢查,且每次訓練都會記錄患者們的表現,用心地設計每一次的訓練內容。
這次的海外實習讓我學到非常多,尤其是疾病的部分,在臺灣的醫院實習時,眼科醫師和檢查室都太過於忙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可以好好地討論案例。而視力訓練也是一直以來非常好奇的領域,藉由這次的海外實習也終於讓我能夠接觸到臨床上實際的案例。做視力訓練的視光師非常稀少,曾問過何老師為何想做視力訓練?老師的回答是,因為她覺得有時眼鏡或甚至是下了稜鏡後,並無法解決一些雙眼視覺功能上的問題,類似治標不治本的概念,有時眼睛可以看清楚、眼睛看起來沒有跑位了,但不代表沒有雙眼視覺功能的問題,因此透過視覺訓練來達到更好的視覺表現。呼應到緣起的部分,目前我所觀察到台灣的視光,都比較著重於度數方面,忽略了相當重要的視覺功能表現,希望未來若有機會能與大眾多推廣視光的博大精深,了解視光師並非只能配眼鏡而已。

四、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第一次來到馬來西亞,首先感受到的是炎熱的天氣,不同於台灣的四季交替,在馬來西亞只有夏天。第一次在12月到2月的期間穿著短袖短褲,在室內吹著冷氣,是很特別的經驗。
馬來西亞有三大種族,分別是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走在檳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也包括英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和百年老樹。馬來文是馬來西亞人的共同語言,大多數人也都會講英文。華人幾乎都會中文,根據來自不同的地區,也會講閩南話、潮州話、廣東話。很特別的是因為馬來西亞人會的語言太多,時常聽到一句話裡夾雜著各種語言。
另外美食也是檳城最著名的,實習期間嘗試了很多不同特色美食,視光中心的員工姊姊們時常讓我們嘗試許多當地的食物。三大種族的飲食也不盡相同,非常多元,特別的是去餐廳時常常看到周圍的馬來人和印度人都用手吃飯,是在台灣沒有看過的文化。食物的調味相較於台灣,口味非常重,很注重調味,幾乎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調味料,連這邊的員工姊姊都說檳城人的口味特別重,很多檳城人去台灣都覺得台灣的食物太清淡。
令我最驚訝的是檳城路上的行人非常少,當地人通常以開車為主要交通,甚至連斑馬線也很稀有,只有在觀光區比較常見到人行道和斑馬線。檳城目前還沒有捷運,公車也非常少,因此除了走路外,我們主要以Grab作為交通方式。另外實習期間也把握難得的機會搭火車去檳城附近的城市—怡保,第一次挑戰在國外自己查詢火車、訂票、如何搭…等,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這次實習期間剛好也遇到農曆新年,除夕那天實習老師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與他的家人們一起去當地的餐廳吃年夜飯。第一次體驗到過新年大家都穿著短袖、裙子,且很多人都穿紅色衣服,非常喜氣,也聽到當地人分享這邊新年幾乎都會買新衣服穿,雖然在台灣也聽過這個習俗,但近年來已經比較少看到了。還有很不一樣的是,馬來西亞每一年都會出新年歌,甚至有專門唱新年歌的歌手,一年就發這一次專輯。接近新年時,不少路邊攤販也會賣新年餅,在馬來西亞嘗試了各式各樣的新年餅,很多是在台灣沒看過的。最後是除夕夜,除了鞭炮之外,到了12:00能聽到煙火此起彼落的聲音,檳城的高樓大廈很少,幾乎都是兩層樓的屋子,而我們住在大樓的27樓,除夕夜在陽台看許多地方放著煙火,非常漂亮,是很難忘的除夕夜。
五、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認識不同國家的視光是如何運作的
2. 學習自己獨立,跳脫舒適圈
3. 學習融入不同國家的生活,嘗試新事物
4. 使用非母語和他人溝通
5. 認識不同文化,增廣見聞

六、感想與建議
這次很幸運地來到TC Tan Optometrist和Eyecon Tan & Ho Child Optometry Clinic,視光師們都非常專業,也很願意和我們討論案例、分享許多臨床經驗和讓我們操作視光中心裡的各種儀器。由於目前台灣對視光師的限制太多,因此在國內較難學到臨床技巧,只能在課本上看文字而已,與實際上看到臨床案例的差異很大,因為通常病患並不會和課本上的描述一模一樣。非常感謝教育部和本次計畫主持人蘇國禎老師給我們難得的機會,馬來西亞海外實習讓我收穫滿滿,也必定會成為人生中很重要、難忘的一部分,希望之後也有類似的計畫,讓視光學系的學生們能出國看看其他國家的視光是如何運作的,體驗不一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