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擴大語聽視野-2023 語聽系海外實習計畫研習心得分享(陳棋榕)

Glenside Parade 美國獨立紀念日遊行
Glenside Parade 美國獨立紀念日遊行
前往助聽器公司 Oticon 參訪
前往助聽器公司 Oticon 參訪
耳聲傳射(OAE)實作
耳聲傳射(OAE)實作
前庭課程進行半規管模型實作
前庭課程進行半規管模型實作
與前庭專業教授及 Rotational Chair 之合影
與前庭專業教授及 Rotational Chair 之合影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8-23
獲補助年度109
實習期程 2023-06-19~2023-07-24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二年級
中文姓名 陳棋榕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美國費城
國外實習機構 Salus University(薩樂斯大學)

短片時間及標題
[2023 學海築夢│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 學 系 ✈ 美 國 費 城 Salus University] (1:35) https://youtu.be/a0ljsfb5LoQ

--
一、 緣起
在台灣,言語-語言病理學(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與聽力學
(Audiology)是兩門相對於其他學門來說,較為新興的領域,且還在持續發展中,相對應的學系是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簡稱語聽系),在台灣有六間大學設置此科系;相較之下,美國的語言治療與聽力學領域之發展較為純熟,相關法規及制度也較完整,相對應的學系分成語言治療學系Department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或溝通障礙科學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 Disorders)以及聽力學系。

正就讀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聽力組)的我心想,若是有機會去美國好好了解這個學門目前的發展,並去了解在這個領域發展較領先的美國,在臨床上會運用什麼樣的新技術、工具及材料,必定是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珍貴機會,並且也可以從在美國執業的語言治療師或聽力師身上,吸收相關專業知識,並向他們的專業態度看齊,回台灣後再將所學的知識與經驗運用到在學校的課業、校外的見習、大學四年級將面臨的實習,甚至是將來考取台灣聽力師執照後的職涯上。

中山醫學大學的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在近兩個學年度都有獲得教育部學海計畫系列的補助,得以選送學生前往位於美國賓州的薩樂斯大學(Salus University)進行專業知識課程、以及前往附屬於薩樂斯大學的臨床機構(聽力中心PEI:Pennsylnavia Ear Institude、語言治療中心SLI:Speech Language Institude)見習,並在見習後與在臨床機構工作的語言治療師或聽力師討論。起初,聽說我們學系有這樣的海外見習計畫 時,我抱著躍躍欲試的心態報名了。於是在經過申請及英語面試後,我有幸成功申請加入學海築夢計畫,與其他兩個聽力組及五個語言治療組的同學一起通過了甄選,並於 2023 年 6 月前往美國薩樂斯大學的語言治療學系(Department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以及奧斯本聽力學院(Osborne College of Audiology),進行為期 35 天的課程、見習以及文化洗禮。

二、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薩樂斯大學的奧斯本聽力學院有聽力的碩士及博士學程,且設有涵蓋四個聽力學領域的三間聽力學實驗室:(1)基本聽力檢查實驗室,內有聽力檢查儀、四間聽力檢查室、鼓室圖檢查儀(tympanometry)、聽反射檢查儀(auditory reflex, AR)、能夠模擬耳道病理的 Otosim 儀器、有外接鏡頭的耳鏡(video otoscopy)。(2)聽覺電生理/輔聽科技實驗室,能夠測試耳聲傳射(OAE)、聽覺腦幹反應(ABR),還備有練習取耳模的用具、五台選配及調整助聽器時用的儀器。(3)前庭/平衡功能評估實驗室,內有全台灣僅有一台的旋轉椅檢查儀(Rotational Chair),以及眼振檢查儀(VNG/ENG), 與施測卡路里測試(Caloric test)時使用的儀器。

校方強調他們在實驗室裡採用的儀器都盡可能採購未來就業環境裡會出現的儀器,讓學生在接軌學校課業與外界實習時,得以順利進入狀況, 不會因操作的儀器有異而產生太大的落差。在薩樂斯大學修習聽力學學程的學生們首先會在學校學習學理知識,再來會到上述的聽力學實驗室實際操作,接著會到學校附設的聽力中心(PEI)實習,最後再去校外其他機構實習,是一個完善且連貫的學習環境。

三、 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此部分將分成課程、見習、參訪,與台美聽力師差異來進行說明。

1. 課程
在所有課程開始前,校方辦了一場定向輔導,介紹所有即將舉行的課程與活動。一位教授說出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I want you to ask questions,don′t just sit there and nod!”美國的教授都非常鼓勵我們在上課時用問題打斷他們,因為他們認為提問題才代表真的有思考過上課內容,才算是真正的參與課程,而且藉由提問,教授也較能掌握學生目前的理解程度,並據此調整上課進度與內容。這點在台灣是不同的;我們習慣不在上課時提問,因為不打斷上課是對教授和同學的尊重。因此到了美國後,我們一開始不太適應此種上課方式,但很快就了解到上課提問及發言對教學者及學生都有好處。於是,我們鼓起勇氣使用英文提問,即使有時對文法不太有自信,美國的教授都十分有耐心的理解並清楚回答我們的問題,在一次次的正面回饋後,我對於提問愈來愈不遲疑,漸漸習慣如此的上課模式。
我們上課的內容十分多元,涵蓋了聽力學的諸多範疇,包括聽力檢查概論、小兒聽力學、助聽科技(包括助聽器及人工電子耳)、認知

功能(以及相關的聽覺處理問題)、聽能復健、耳毒性藥物、併發症、聽覺腦幹反應、耳聲傳射與實作、前庭評估與實作等。其中有些課程是以前在台灣有接觸過的課程,不過有些則是非常生疏,像是助聽科技這堂課,教授解釋了許多助聽輔具的歷史及許多不同的背後原理。我們有時會因為沒有先備知識,在聽課的過程並不十分理解。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常常在當天上課後,聚在一起討論幾個小時,並彙整出一些問題,隔天再向教授提問和討論。而藉由在薩樂斯大學的聽力學實驗室內的操作,我得以親身體驗了很多之前一直好奇如何進行的測驗,像是耳聲傳射(OAE)、聽覺腦幹反應(ABR)、影像眼振測定

(VNG)。體驗過這些測驗後,我更加能體會病患在做這些測驗時會出現什麼感受,也對這些測驗的流程或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經過一連串的課程後,我們對於聽力學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更加體會到聽力學不只是只關注人耳及聽力而已,而是全人的照護,因為聽力還涉及大腦功能,而聽力損失也容易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聽力損失有時候會導致憂鬱傾向),甚至有新研究顯示,老年聽力損失若沒有及時介入會提高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所以建議選配助聽器,提供大腦應有的聽覺刺激。

2. 見習
這四週上課的日子裡,有三天的下午,我們在薩樂斯大學的聽力中心(PEI)進行見習,觀察聽力師及本校實習生的工作內容,包括聽力評估、聽覺輔具的選配與調整、替病患取客製化助聽器所需要的耳模(Earmold Impression)、前庭功能評估、以及耳垢移除(特別的是,這是台灣聽力師不能執行的業務)。
在三天的見習裡,我觀察到聽力師、實習生與病患之間的良好關係。聽力師說,其中一個病患本來因為自己漸漸聽不到,而有了習得無助感,完全不講話,每次都是她的丈夫代她發言。在來 PEI 選配助聽器後,這位病患的個性逐漸活潑起來,變得比較開朗,甚至會開玩笑,就好像一個人在她的幫助之下變得更加有生命力,脫胎換骨、變成了一個新的人。聽力師說自己很喜歡這個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能夠看到自己的力量帶給別人生命中的重大改變,這使她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我從她的眼中看到她身為聽力師的熱忱與責任感。

經過幾天的見習後,我發現在美國,病患若意識到自己有聽力或平衡問題時,都會去找醫師或聽力師進行評估和診斷,並且都很尊重聽力師。在台灣,由於聽力師是較為新興的職業,人數也相對少,所以很多台灣人沒有聽過聽力師這個職業,更別論遇到聽力或平衡困難時去求助於聽力師。也許也因為我缺乏在台灣觀察聽力師工作之經 驗,所以對於美國的病患對於聽力師的態度感到驚訝。而且在台灣, 當人們慢慢邁入老年後,自然老化造成的聽力問題出現時,也不容易意識到自己需要配戴聽覺輔具,自然就不會尋求任何醫療途徑,此為台灣民眾對於聽覺健康的相對忽視。這讓我意識到,身為未來的台灣聽力師,我們有義務向民眾推廣聽覺健康的重要。

3. 參訪
我們參訪了兒童醫院(St. Christoph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以及當地學校區(Abington School District),在裡面看到了特殊教育老師與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之間互相合作的關係,由於他們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所以互動也比較密切與頻繁,為每一位同時需要多項復健課程的兒童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在學校內就能實現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的目標。因為之前沒有到過醫院見習,我只能拿台灣的學校系統與美國的相比較。台灣的學校系統裡,幾乎沒有常駐的治療師,只有特教老師能隨時照顧特殊生的需求,當學生需要治療師的幫助時,只能向外轉介,對學生來說並不是很方便。

另外,我們聽力組前往位於紐澤西州的 Oticon 助聽器公司,了解許多助聽器製程的相關知識,包括耳模的 3D 圖建構、內部零件的空間編排、零件組裝、維修流程、行銷及顧問等等,每個環節都是大學問。經過此次參訪後,我了解到助聽器是個多麼客製化的精緻輔具, 需要經過如此複雜的環節相互配合,才能完美送達客戶手中。

最後一週,我們前往復健中心 Moss Rehab,院內依據病患的種類分成許多部門,像是腦傷、中風、脊髓損傷、截肢、腦震盪、其他併發症等。每個部門都有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為有著不同需求的病患提供復健服務。另外,我們也有看到團體治療區、休閒治療區(Recreational therapy)、園藝區,甚至還有治療犬,可見病患能夠在這裡進行較完善的復健計畫。可惜這邊沒有常駐的聽力師,也沒有進行聽能復健的地方。我們發現,美國的醫療體系與台灣相比,真的分得比較細,因為在台灣,復健科是包含在一個大醫院 的,與其他科一起設立在同一棟大樓內,並沒有獨立出來的大規模復健醫院。

4. 台美聽力師之差異比較
課程中,有一節課叫做圓桌討論(Ronud table discussion),教授為我們請來三個在聽力學不同領域工作的聽力師,與我們這些台灣學生討論台灣與美國聽力師的不同,包括教育制度、考試系統、就業環境等。經過討論,我們整理出如下的小結論。在台灣,有 6 間學校具備聽力學士學程,學生要成為聽力師需修畢四年的學士學位,並於畢業後通過國考;在美國,有 74 個聽力相關學程,學生需要修完學 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總時程大約八年),再通過國家考試(Praxis Examination),始可執業。與台灣聽力師不同的是,美國的聽力師能

夠為病人下診斷。人數上(統計至 2023 年),台灣目前有近 1000 位執業聽力師,而美國有約 14000 位聽力師。就業環境上,台灣聽力師大多於輔具公司執業,其次為醫院及基金會(非營利機構)工作,而美國聽力師多於醫院、私人聽力所、輔具公司執業。

四、 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到美洲,搭三十小時的飛機離家生活一個月,幾乎是橫跨了半個地球,所以這次對我來說是非常新奇及令人興奮的經 驗。由於身在費城這個自由的搖籃、歷史的誕生地,我們藉由幾次到市區的參觀及遊覽,看到美國人對於自由的重視度、人口的多元性,以及歷史故事在美國人心裡的重要價值。校方選了幾個日子帶我們出去校外走走,像是Chestnut Hill(一個氣氛悠閒、街道風格十分懷舊的小鎮)、費城舊市區內的獨立紀念館、自由鐘、Betsy Ross(美國國旗製作者)的故居等訴說著美國歷史的著名景點。
我們待在美國的時間剛好遇到美國獨立紀念日(7 月 4 日),這天所有美國人都會舉國慶祝,於是校方帶我們去看為了慶祝獨立紀念日而舉辦的較大規模遊行(Glenside Parade),讓我們親身感受美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認同與熱愛,是一個十分難能可貴的經驗。

五、 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了解台美聽力師的就業環境差異。
2. 藉由臨床見習,更了解未來工作時將面臨的狀況。
3. 藉由學校課程,溫習以前所學,並預習未來課程,對學業更加得心應手。
4. 擁有開闊國際觀,並能從國外實習經驗中反思自己能如何在台灣帶來改變。
5. 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確信自己未來想成為聽力師的決心。

六、 感想與建議
我體會到印象蠻深刻的事是,我們時不時就會被美國的教授問想要成為哪個領域的聽力師(小兒/成人/耳鳴/前庭/教育/工業聽力師……),這是我不曾細想過的,因為我在學校都忙著完成眼前的課業,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到底自己真正的興趣落在哪個特定聽力學領域。我認為,我應該要更用心探索自己在聽力學的興趣與專長,並往自己找到的方向用更專業的角度去了解。

能夠獲得這麼珍貴的經驗,我萬分感激,也感到非常榮幸,因為對目前已在此領域就讀二年的我們來說,甚少有機會能夠走進專業人員的執業環境,長時間且近距離的觀察他們的工作內容,更遑論請他們空出自己的寶

貴時間,讓我們有機會與他們討論見習時想到的問題。我得以提前體驗未來實習時可能面臨的種種情況,也累積了比其他同學更多的問題解決經 驗,且也因為有著在不同的國度生活一個月的經驗,而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對於兩年後將踏入職場的我助益非常多。謝謝兩校學系提供的計劃, 謝謝教育部的資助,謝謝鼓勵我前來報名的家人,也謝謝勇氣十足的自 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