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擴大語聽視野-2023 語聽系海外實習計畫研習心得分享(紀昀萱)

Christoph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
Christoph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
Abington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
Abington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
MossRehab
MossRehab
教授示範FEES吞嚥檢查
教授示範FEES吞嚥檢查
ImgDesc
筆記範例 1—失語症、言語失用症、吶吃神解機制 的比較
筆記範例 1—失語症、言語失用症、吶吃神解機制 的比較
筆記範例 2—治療師設立的目標及相對應的吞嚥治療法
筆記範例 2—治療師設立的目標及相對應的吞嚥治療法
體驗吞嚥障礙治療法-縮下巴抗組運動
體驗吞嚥障礙治療法-縮下巴抗組運動
體驗吞嚥障礙治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器
體驗吞嚥障礙治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器
翻閱美國語言治療的評估工具
翻閱美國語言治療的評估工具
翻閱美國語言治療的評估工具
翻閱美國語言治療的評估工具
雷諾瓦—林蔭大道,攝於費城藝術博物館。
雷諾瓦—林蔭大道,攝於費城藝術博物館。
莫內—撐傘的女人,攝於國家藝廊。
莫內—撐傘的女人,攝於國家藝廊。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8-23
獲補助年度 109
實習期程 2023-06-19~2023-07-24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 大二
中文姓名 紀昀萱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美國費城
國外實習機構 Salus University(薩樂斯大學)
--

一、緣起
出國留學或者專業學術交流其實是我一直埋藏在心中的種子,真心感謝我所得到的機 會,讓這顆種子最終開出無與倫比的光彩。記得最初報名的契機是有位系上老師跟我說她覺 得我這類的小孩很適合去國外看看,邀請我問問父母是否願意讓我參加,而當我向父母親提 出時,他們更是馬上答應了,我特別想謝謝這位老師以及我的父母。
「國際觀」與「視野」是我期許自己能夠擁有並且保有一定程度的特質,它們能帶給 你在看待事情時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因此能得出不同面向的答案。對於語言治療的專業知 識來說,美國的相關背景相較於台灣是更深更廣,能夠學習的向度也因此能夠較多;對於我 來說,出國接受不同的刺激能讓我思考進而產生更多想法,讓自己有向前走的動力。也因為 我有一個未來自己開治療所的夢想,因此我想透過出國參訪看看國外的治療環境,結合台 灣、美國兩邊的優點,並期許自己擁有跳脫性的思維來經營治療所,而不會被現有的概念束 縛。

二、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這次學習的學校是位於美國賓州的 Salus University,為一所以醫學相關科系為主 的大學,包含語言治療、聽力、視光等。語言治療學系為碩士學位課程,主要培養取得證照 之語言治療師,該系更強調完善之生物醫學科學、跨專業教育和臨床技能的培養。校園內更 是有一臨床中心(The Speech-Language Institute),不僅提供學生在在學期間的臨床見 習、實習訓練,讓學生能接觸自嬰兒至老年人各類型之臨床個案,包含語言障礙、言語障 礙、吞嚥障礙、自閉症、嗓音障礙等,裡頭的治療服務更是免費的,提供給需要幫助的民 眾。
三、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一)美國教授帶給我的心靈震撼
美國教授給我的感覺是:即使我的專業知識比你多,但我們比較像是坐下來一起討論 一個知識,而不是你坐下來聽我講。這個感受是我覺得影響整趟學習能夠很開心的分享知識、詢問問題最關鍵的一項因素,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會覺得備受尊重。他們不論是在課程 討論還是匿名表單,都灌輸了一個核心訊息:「我們可以如何『支持』你,讓你能變得更 好?」,而不是告訴你「你要這樣做才能變得更好」。我覺得這次的學習對比之前在台灣的 學習過程,即便都是在上課、學習,學的課程內容也相似,但在學習路上心靈的感受卻能感 覺到明顯的差異,我覺得我們跟教授之間的關係是真正平等的,平等卻尊敬。

另外,教授會時常告訴我們很多無論是在未來職業或是學習生涯中的人生道理,讓我 覺得在這裡生活中就像是在讀一本書,時時充滿了對生活的體悟,也因為覺得教授是以朋友 的身份跟我們講這些話,不是以教授的身份「指導」我們,因此覺得特別感動。

以下是教授 告訴我們的話:
1.Learning to be a therapist is learning to be flexible.
「保有彈性」是他們覺得最重要的特質,這句話也是教授在這段期間內不斷提醒我們 的。擁有臨機應變的能力不論是日常打理或是臨床實務,都能因為少了緊張感而讓自己以及 個案有更舒適的時間以及空間。能否在發生突發狀況時從容應對,對於專業度來說也是一大 考驗。

2.學習就像是撥開一顆顆洋蔥
教授說這個比喻時馬上戳中我的心。其實一開始來美國時,我心中就有一個感動,很 感謝我有這個「機會」去知道自己有什麼不足、自己有什麼知識是需要補充的。以洋蔥來比 喻的話,就等於說有一條路指引我找到洋蔥來撥開。而當開始探索這領域的知識後,你會問得越多後又讀得越多,就又會越知道自己有哪些東西是不足的,也就更有方向來去提升自己 在該方面的知識,就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而這些洋蔥是永遠都撥不完的,因為每顆洋蔥當 中的知識量都是沒有盡頭且不斷推陳出新的。

而除了口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外,他們無意中親身示範了很多我覺得很有意義的觀念: 1.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
就像前面說到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說你會需要什麼,而不是以上位者的角度 告訴你應該要怎麼做。看待個案也是一樣的道理,怎樣做對個案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怎樣是 最輕鬆的、利益最大的、能賺更多錢的?在此之前,我也覺得自己很有同理心,但真正親耳 聽見才會意識到,我們都以為我們有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具備同理心,但其實還差了很多距離。在生活方面,很多亞洲的大人都覺得「我這樣是為你好」,但其實都沒有真正站在對 方的角度思考,缺乏尊重每一個個體。我也是在這裡真正看到他們這樣才發現自己其實沒有 真正做到所謂的「同理」。我覺得因為這樣,所以讓他們看起來「同時具備同理心跟親切度 但依舊保有專業度」。

2.謙虛能使人尊敬
除了將教授的光環拿掉與我們同等討論知識外,他們總說我們跟他們是一同學習的, 例如:因為我們問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要再回去找資料,將期刊或文章傳給我們看,真的是 沒有所謂的「架子」,讓我覺得有這種老師真好。


(二)專業知識的提升
1.專業知識的補足
在台灣,雖然都有按時準備期中期末考,但難免有些知識在記憶中是有缺漏或者已經 忘記的。在美國一次次見習的過程中,都會覺察到某些需要再次複習的資訊,回到宿舍時就 會去找相關的資料重新將這部分的知識補齊,也會找更多延伸、大三才會上到的內容。隔天 在與老師討論時,就能詢問更精確以及深入的問題,對於老師的回答也能明白得較清楚。

除了在見習當下使用白紙記下所學,我有另外準備一本筆記本能夠在上面寫下消化、 整理過後的內容。首先我會針對該堂見習個案的症狀來做病理知識的釐清,包括造成的原 因、神經解剖的機制、臨床表現、與相似病名的比較等。再記下整理過後的見習所學以及與 教授的問答內容。這樣的學習模式我覺得受益良多,歷經消化內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 能有系統的在腦中整理所學。

2.跟台灣見習最大的不同—整體是被規劃完善的
在美國的每次見習前,教授都會給一張由該堂治療課的實習學生撰寫的「治療計畫 表」,上面很清楚地列出這堂治療課的目標、策略/模式/方法、工具、給個案的衛教(回家 作業)內容,以及選擇這些治療方法的理由(以實證本位撰寫,需根據:1.資料來源、2.督 導的專業判斷、3.個案重視的問題、喜好。因此對於見習生來說,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要觀察 什麼,見習完回去後也能很有條理的閱讀、複習今天課節的重點。對於一些我們還沒學過的 名詞、治療方法的具體內容,也都有列在上面,複習時就可以有根據的找資料,把不懂的專 有名詞及治療方法弄懂,深入閱讀後也能重新理解課節內容。有這個紙本,就能更快速、精 準的學習,也能少走一點彎路。這樣規劃完善的見習流程是以往在台灣見習所沒有的,在台 灣是自己憑空寫出一個見習單,而寫完之後,因為沒有參考的紙本資料,會不知道自己寫的 方向是否正確以及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或許是因為那裡都是學生在實習、為臨床做練 習,才會有那麼詳細的作業及整套規劃,但從中我們也能看出他們的教學體制規劃的很周 全,也能夠看出實習學生在治療前都有事先做好功課,因此能給個案提供自己能力範圍內最 好的服務。這個計畫表也真的都是有被照著進行的,而若課節時間快結束但列出的治療目標 尚未達成,實習學生就會絞盡腦汁地讓個案配合(尤其是兒童個案),或是想其他方式能夠讓個案在無意識、看似在輕鬆玩樂的情況下完成目標。這也讓我觀察到什麼叫做臨機應變的 能力,也呼應到前面提到 flexible 的重要性。

3.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在這邊上課時不時就會聽到這個問句,在台灣我們好像沒有這個「習慣」去反思剛才 講的內容進到腦袋思考後成了什麼樣子、有沒有任何問題,因為課堂中很少會有「停下來反 思」的這個環節。在美國,我會努力地思考相關的問題來問老師,即便我真的不太會講話, 而且有些問題就算用中文講我也會語無倫次,何況用英文講,也因此說出來的話基本上毫無 文法可言。但一問出來老師就會補充更多相關甚至延伸的知識,所以你會覺得問問題很值 得、幸好有問這個問題!我覺得老師也很厲害,知道我們在問什麼!

學程其中有一堂課是自閉症的課,因為我本身對小兒領域就很有興趣,老師可能也特 別喜歡看我,每次老師問大家有沒有問題時,因為我也都一直看著老師,老師就會發現我然 後說:”Oh, it seems that she has a question.”,然後就會等我問問題,我覺得這段 過程其實蠻好玩的,更讓我學習思考以及對現有知識提出批判的能力。

這個在美國習以為常的問句可能在台灣就是一個意思意思,可能是風氣不同,台灣沒 有像美國那麼重視學生問問題的環節,學生也可能因為怕尷尬而害怕發言,因此缺少了這種 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而且我覺得有這個問答環節也能夠讓老師更精進自己,對於所講的內容 更加符合學生的期待。

4.探索台灣語言治療未來的新領域
美國語言治療師的工作比台灣多了非常多領域,例如:小學校內語言治療師、嬰兒吞 嚥等。在小學校內語言治療師方面,由於台灣的語言治療師人員缺少,且無相關的政策,加 上學校開出的待遇相對來說較不佳,因此只有零星幾位語言治療師在小學內提供服務。而我 在美國認識校內語言治療師的工作內容後,我覺得如果台灣小學校園也能夠提供這樣的服務,是的確能夠幫助到這些需要資源的孩子,也能讓他們享有和其他孩子相當的受教權益。 校內語言治療師與醫療體系的語言治療師稍稍不同,設立治療目標的角度會較偏向於學業。 他們會根據小孩的狀況設立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治療使用的材料也大多是學校教學內 容,有需要時會進到孩子的教室內,在孩子上課的同時給予輔助。這對讀寫障礙的孩子及使 用輔助溝通系統(AAC)的孩子尤其有幫助,因為治療師能夠在旁運用策略,讓孩子即便擁 有缺陷但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參與課堂內容。

我們去參訪當地小學時為暑假期間,這期間校內也有各類型的治療師在校內提供治 療,或者較像是課後加強的服務。其中,單純的治療課程多為個人,課後加強服務多為團 班,雖稱作團班但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專業人員(語言治療師或特教老師)陪同。這些資源 的支持是我十分驚喜的地方。

5.認識到台灣沒有的治療方法、評估工具、教材等
因為語言治療在台灣算是一個蠻新的領域,很多工具、設備在台灣都還未發展得像美 國成熟。舉例來說,美國有非常多款輔助溝通系統(AAC)供需要的個案使用,我們有見習 到一位個案來到治療所是為了學習 AAC 的使用,我們到他們的小學參訪時,也有看到特教班 級中幾乎每個小孩手上都有一個 AAC。而中文版的 AAC 就寥寥無幾,或許是缺乏有心人士協助開發,又或許是因為這領域尚未發展至該階段,導致中文版本的工具與國外相較來說顯得 不足。另外,評估工具數量的懸殊也讓我大為驚奇,在台灣的課堂中,雖然老師有列舉出各 種評估工具供我們了解,但幾乎都是只有英文,並未翻譯成中文,因此台灣的評估工具的樣 式,缺乏多樣化供治療師選取使用。而當美國教授將評估工具一一攤開向我們介紹時,我們 皆露出興喜的表情翻閱一張張圖卡及一本本書籍,像是探索孙宙般充滿了對這些工具的好奇 心。

除了評估工具外,治療課程中能夠使用的學習單也是有一套完整規劃的材料可以運 用,對於治療用的材料、工具,治療師也就可以不用大費周章地自己想題目。例如我們有見 習到幾名成人失語症個案,治療師就使用了 Walc 這套學習單作為治療的工具,Walc 總共有 12 本,各針對不同的語言問題有不同的題目(例如:Walc1: Aphasia Rehab, Walc6: Functional Language, Walc8: Word Finding),且個案回家也能練習、當功課,為一套很 好用的教材。

在治療模式方面,有位 7 歲言語失用症(CAS)的男孩使用了 ReST treatment 做治 療,這是一個研究證實有效、運用在治療兒童言語失用的治療模式。它是一套標準治療流 程,治療的步驟、工具、做法都是固定的。原理為運用「非詞」來練習口腔肌肉的運動、重 音的使用等,期待個案能將此練習的效果套用在真正的單字上,來達到正確的語音產出。這 標準化類型的治療模式是我在尚未踏進這領域時就曾經好奇、思考過的問題,照理說應該能 夠有這樣的材料,但現在身旁的知識都告訴我說:治療方法是按照個案量身定做,沒有既定的形式。因此這個問題的一直存在於我的心中,直到今日浮出水面。見習過後在我的詢問 下,教授有再舉出相似的例子,但教授也說道:治療師還是頇具備有彈性的頭腦,會將這視 為一個工具而不會永遠依循、仰賴它。一般來說治療主要還是進行治療師自行設立的目標、方法,而有時候治療遇到瓶頸時可讓個案詴詴看這類的標準治療法。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治療 師不能被標準化的既有觀念綑綁而忘掉了專業以及靈活的頭腦。

6.專業分工明確,取代什麼都做的大雜燴
此點比較算是了解台灣與美國醫療體制的不同,在美國我們常常被問一個問題:「有 沒有特別想走哪個方向?」,這裡指有沒有偏好小孩還是成人個案,或是特定的障礙族群。 而他們會這樣問的原因為,在美國連醫院都有很明確的分類,兒童醫院、復健醫院、綜合性 醫院、專科醫院等,你便可以依據自己的偏好找到適合自己的醫院工作。台灣的醫院較傾向 全部個案類型都收,因此治療師沒有辦法選擇以特定哪個族群為專業。雖然這是制度的結 果,我仍覺得台灣稍稍可惜了,因為這樣每個治療師就需平分精力在不同專業領域上,也沒 法從個性上做篩選,特別是面對兒童及成人需呈現出的個性稍顯不同,更需要相對應個性適 合的治療師,這樣對個案來說服務的品質也可能較佳。對此我有個想法,若是語言治療自己 內部將個案分配給該專業的治療師呢?或許這是可行的辦法。

四、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我將此部分分為文化洗禮、日常生活以及心靈成長三類。
(一)文化洗禮
1.找到藝術的歸屬—印象派
從小我媽媽就讓我接觸各式各樣的藝術,也讓我看各式各樣的書。而繪畫方面,《凱 蒂遊名畫》系列是我相當喜歡的一套書籍,更是我接觸各名畫的起源。但其實長大過程中我 已經顯少接觸相關的知識,也並未有專業繪畫的訓練,只知道自己喜歡的創作媒材為水彩、 油畫,以及喜歡顏色相互疊合、渲染的效果。也因為喜歡這樣的效果,自己在作畫時,若隱 若現都有印象派的影子,但自己卻尚未察覺到。而當我一進到費城藝術博物館時看到雷諾 瓦、莫內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後,就跟觸電一般,首先被這些顏色渲染出的美感大為折服, 再來就是發現自己的繪畫手法與之雷同,頓時感受到一種歸屬感,且腦海中會浮現出小時候 閱讀過的這些書籍,裡面提到過的畫作我居然還記得,真神奇!
這次我一共踏進 5 間博物館,分別為位於費城的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巴恩斯基金會(Barnes Foundation)、羅丹博物館(Rodin Museum), 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以及華盛頓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我覺得以藝術的角度,我算是來對城市了,記得最一開始踏進第一間博物館—費城藝術博物館是衝著印象派、認識的名畫去的,本來就知道自己挺喜歡印象派,但真正踏進來才意識到 我是如此般喜歡!尤其我好喜歡雷諾瓦、莫內這兩位畫家的畫作,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幅為 《雷諾瓦—林蔭大道(The grands boulevards)》我起碼盯著它 10 分鐘以上,太美了!還 有另一幅莫內的天空與海,這幅雖然簡簡單單的,但是是我喜歡的天空跟海的畫法。看喜歡 的畫就如同聽一場音樂會,聽完看完會覺得整個人昇華了,我會永遠記得這最初藝術帶給我 的感動,也是因為這份感動,讓我有繼續去其他間博物館的動力。

我覺得這次的藝術巡禮像是打開一個盒子,會讓我想要再探索得更深。我已經在手機 裡記下好多夢想,像是想去巴黎的博物館看更多印象派作品,以及想要去世界各地欣賞當地 著名同樣也是我喜歡的藝術,例如米蘭時裝秀、俄羅斯芭蕾、到韓國精進舞技、聽各種古典 音樂會等。以前還沒來到美國時,腦袋中不會出現這些想法,也沒有念頭會想要去多探索世 界上的美。這次的旅程像是一個鑰匙,打開了我對自己的認識,也打開了我嶄新世界的大 門。

2.一場回味無窮的秀—百老匯
來紐約一定去看 Broadway show!這是我一定會對接下來要去紐約的人講的話。我這次 觀賞的百老匯為《Aladdin》,我真的沒有辦法用言語表達我有多喜歡!從佈幕一升上去後 我嘴巴就沒有合起來過,我覺得編出這部劇的人簡直是天才,除了整體舞台編排、演員、服 裝、道具、佈景、燈光、音樂都很華麗,種種的細節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舞台、道具與演員 配合的設計、演員的呈現流暢到令人說不出話來,更能夠透過演員的舞台感染力感受到他們 的敬業。看到最後一幕我更是眼眶泛淚,結束後完全止不住想要起身拍手的慾望,看完一場 秀收穫了無比的感動。

3. 4th of July parade 美國獨立紀念日遊行趣
美國獨立紀念日遊行是美國的老師們帶我們去看的,我們首先去到一位教授的家中, 再徒步到附近的遊行會經過的街。遊行的隊伍超長,我最喜歡當中有一個以當地的弦樂器、 薩克斯風為主的樂隊,他們華麗的服裝搭配上震撼的音樂,令我嘖嘖稱奇。我們感受到他們 強烈的民族意識,及享受大家同樂的樂趣。

(二)日常生活—一段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1.一個人體驗不同城市的樂趣
記得以前有位補習班老師跟我說過:「這輩子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出國旅行一次。」, 現在的我能體會她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了。在美國,如果我想去的地方與同學們不同(像是 他們沒有那麼熱衷於逛博物館),我便會自己去探索我想要去的地方。我喜歡自己走在街道上,四處張望著四處的風景,看到喜歡的風景也就順勢停下拍好多好看的照片;也喜歡一個 人沒有時間壓力地逛博物館,可以停留在一幅畫前面很久,不需顧慮是否會讓朋友們等。而 且我發現,一個人走在街上,反而增添了許多趣味,像是連有些警衛伯伯都會跟我打招呼。

在博物館內一個人逛展時,有些人看到我在自拍或者自己架手機角度拍照,都會問我說要不 要幫忙拍,在博物館內遇到的人都很好且有氣質。能夠一個人用「心」去感受異鄉的城市, 將自己融合在不同的城市中,是我在這趟旅程中回憶無窮的事。

2.開始賞析日常生活中的美
在這趟旅程中我感受到,當用心去感受所觀察到的美時,從中吸取到的芬芳是能夠讓 你讚歎連連的。現在的我,會願意花一點力氣與時間去換取到一些不平凡的美與感動。在紐 約時代廣場時,我爬上階梯的最高處,當轉頭望向一整排 LED 看板時,那視覺的震撼真的是 無法言喻的美;在回台灣的飛機上,我扒著窗戶欣賞著一朵朵雲,感嘆真的好漂亮啊,這是 我之前從沒有過的體驗。我發現,原來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只不過我們都匆匆離 去,並未真正停下腳步用心欣賞罷了。
(三)心靈成長
1.看待人的方式改變
受到美國教授的啟發讓我想到,我在對待他人時,是否真的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呢?是否有做出能真正幫助到對方的舉動?是否有用心地感受周遭?回到台灣,用這樣不同
的心情去對待身邊的人,奇妙的是,我覺得生活的品質增加了,並且能夠感受到更多來自四 方的溫暖。

2.多出了很多夢想
經過了這次的文化洗禮後,我會想要再去世界其他地方看看。想以後工作集中在一段 時間勤勞完成,然後放假時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也突然發現,即便在台灣我也有好多值得 一遊的地點尚未到訪,我會再安排時間去走走看看的。

3.對自己的喜好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認為成長即是在一次次的經歷中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接著再朝著自己 喜歡的方式來去生活。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模式、什麼步調對自己是最合適的、喜歡的美 感類型等這些對自己喜好的了解皆在這次的旅途中有所提升,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寶貴的收 穫,也是一個成長的印記。

五、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
(一)專業知識的提升
1.計劃期間,我們修畢了美國語言治療領域介紹、團隊間合作、ASHA 介紹及專業素養養 成、語暢障礙學、兒童言語失用症、中風及失語症、腦傷及認知功能障礙、吞嚥障礙、輔助 溝通系統、嬰幼兒吞嚥、自閉症、聽覺復健、FM 調頻系統、人工電子耳、聽覺處理障礙、 顱面異常、語言與聽力篩檢等專業科目課程。

2.計劃期間,我們共見習了 11 位成人個案及 7 位兒童個案,每次見習皆為 1 小時。其中, 成人失語症治療共 3 小時;成人吞嚥障礙治療共 3 小時;成人失語症合併言語失用症治療 1 小時;成人認知治療 1 小時;跨性別嗓音治療 1 小時;成人 AAC 使用 1 小時;成人 FEES 吞嚥障礙評估 1 小時;兒童構音異常治療共 4 小時;兒童言語失用症治療 1 小時;發展性語言 障礙個案評估共 2 小時。

3.以上課程與見習對於專業知識有很明顯的提升

(二)了解語言治療在美國的現況
除了課堂內的學習,我們也實際走訪當地的醫院(兒童醫院 Christopher’s Hospital for children 以及復健醫院 Moss Rehab)、學校(Abington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來了解語言治療師在美國的運作規則及現況。

(三)文化視野的增廣
到訪所有博物館及景點、接受文化刺激,這帶來的收穫,是除了學科以外最讓我深感 值得的,這讓我長出一雙能觀察到這美麗世界的眼睛以及更了解自己身體的頭腦,不僅精緻 化日後的生活,也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


六、感想與建議
參與這次計畫像是做一場夢,現在夢醒了,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多了好多金銀財 寶。而另一方面,我在計畫的規劃上也有一些想法:這次的計畫是由我們八位學生自行前 往,並無隨行老師,我覺得這樣反而好,既減少學習時的壓力也保有學生自主活動的彈性,
我認為下一屆計畫可延用今年這一做法。在行政處理上亦有一些建議,因為今年正值後疫情 時代的爆炸性出遊潮,機票很快就被一搶而空了,導致我們差點買不到機票,甚至有出現分 不同航班前往的狀況(台灣飛到香港轉機的航班)。且因為是個人分開購買,機位沒有被安排在一起。希望計畫之後能對於此方面有相對應的措施,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