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年度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馬來西亞檳城 陳倬銓眼視光中心實習_許庭瑜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5-22
獲補助年度 112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中山醫學大學 視光學系四年級
中文姓名 許庭瑜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馬來西亞檳城
國外實習機構 陳倬銓眼視光中心

1、 緣起
申請馬來西亞實習包括以下幾個動機,馬來西亞是一個具多元民族特性的國家,人文色彩非常豐富,我認為此次實習是很寶貴的機會體驗和探索。另外,認識不同國家的視光環境和醫療制度也是我很好奇的部分,因為兩邊法規和制度不同使我們的經營模式也有所差距,如老師上課曾提及的幼兒視光、OCT應用、角膜塑型片驗配,都想藉實習一探究竟,期望這項經驗能加深我對視光專業領域的了解。

2、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系上所選擇的海外眼視光診所是陳倬銓眼視光中心,實習地點位在檳城大山腳。診所有兩個部門:第一個部門是一般的眼視光診所部門,第二個部門是小兒視光診所部門。視光中心負責人是陳倬銓視光師,他本身是馬來西亞光學協會前理事長(2008-2012),本身畢業於澳洲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視光系;而另一小兒視光診所的指導員是何愛清視光師,畢業於澳洲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診所有包含:近視控制、特殊隱形眼鏡的驗配、雙眼肌肉協調檢驗、斜視弱視的視力訓練,還有嬰兒與小兒的驗光。

3、 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這次到馬來西亞陳倬銓視光中心實習,在視光中心除了基本會有的驗光設備,例如綜合驗光儀、裂隙燈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儀器,生物測量儀、視野機、OCT、接觸式眼壓器等。學習基本驗光流程、隱眼驗配的同時實習過程中老師也會一一讓我們嘗試使用。
除了驗光配鏡外,此趟實習對於角膜塑型片驗配和兒童近視控制都有更近一步的認識,不同於台灣近視控制主要會利用散瞳劑,馬來西亞視光中心因為散瞳劑使瞳孔放大、畏光的副作用加上停用後可能出現度數回彈所以偏向介紹周邊離焦眼鏡、隱形眼鏡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有時也會複合使用例如平時戴著軟式周邊離焦隱眼,拔下的時間就帶著周邊離焦眼鏡,達到最大的控制效果。最後控制不理想再選擇搭配散瞳劑使用。兒童近視控制黃金時期是6~14歲,因此驗光發現孩童有近視加深情形時都會推薦兒控鏡片給家長參考並建議定期追蹤眼軸長度。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很特別的是在馬來西亞大學時,學校會實際找圓錐角膜的病人來學校教受學生針對圓錐角膜的特殊硬式隱形眼鏡驗配,原因是馬來西亞種族多元而圓錐角膜常發生在印度人和部分馬來西亞人身上,是眼科和視光中心算是常見的案例,因此馬來西亞視光師對特殊硬式隱眼會有基礎的知識和概念。實習時有遇到一些圓錐角膜的案例,也認識了一些品牌的特殊鏡片設計,老師會介紹主要三種特殊隱形眼鏡,分別是RGP、Hybrid、硬式鞏膜片,傳統小直徑硬式鏡片的滑動較大,舒服度低,鏡片也容易偏離;混合式隱眼結合了硬式中心和軟式周邊,配戴比前者更舒適且穩定度也比較高但需要考慮周邊角膜的缺氧問題;硬式鞏膜片具舒適度好穩定性高的優點,比起角膜片擁有較多的頂點空隙讓淚液儲存,減少在中央角膜上的機械性摩擦。但也是三者之中價格最昂貴的。讓病患選擇符合需求的種類再參考角膜地形圖測量出的弧度、圓錐大小和位置與鏡片廠商給予的驗配指南挑選試戴片,螢光染色下看驗配結果再進行鏡片參數修正。良好的驗配在圓錐與鏡片間要有適量的淚鏡補償度數、並採用三點接觸的原則分散壓力,鏡片才能穩定在角膜上,而不至於在圓錐頂點施加過大的壓力而造成角膜破皮。
在馬來西亞時,我們會去位在檳島的兒童視力訓練實習,常見內外斜視、弱視、眼震顫、也有眼追視困難的個案。初診的個案會先量立體視發展、視力驗度數、眼睛有無抑制,再根據個案的情況決定訓練的菜單,其中老師會先測試近和遠立體視、EOM、NPC、Cover Test後再進行視力和驗光,立體視最優先測量原因是有可能當我們做其他測驗後導致有斜視眼的小朋友眼睛偏移,影響到立體視結果。另外,老師在驗光時偏好使用試鏡架因為比起綜合驗光儀狀態較為自然,過程中也不會使用黑色遮眼板完全遮蓋而是使用霧面膠帶或是高正度數鏡片,因為有些眼震顫和斜視的患者完全遮蓋眼睛時會震動更大或偏移量增加,也可能影響未遮眼的調節狀態使驗光結果不準確。年紀小的兒童會使用LEA Chart作為視標並根據年齡有單個視標、單行、整張的選擇,紀錄時都要標註下來,會先從近距離視力開始測量再至遠距離視力。視力訓練一堂課為50分鐘每週上一次課,平常在家也需要持續自主訓練。
通常初期訓練會從初級反射整合開始,例如爬、走、翻滾等簡單的大動作,在幼兒時期沒有經過翻身或沒有足夠的爬行階段、太早學會走路等等,跳過基本身體發展過程的小朋友可能影響後來的視覺發展和訓練成效,這也是為什麼訓練初期會要做ANGEL IN THE SNOW、捲縮及伸展身體、盯著物品爬行,回到一些幼童時期會經歷的過程,爬行時老師要個案眼睛看著前方目標物,運用對側手腳爬行,過程中可以注意到有些小朋友無法手腳協調或腳踢的不理想需要老師在後面協助。這些初階的肢體動作不一定能直接改善視力,但當身體放鬆或用力時,眼睛肌肉也同時跟著身體在運動,對視覺功能和協調會有幫助。因為本體感覺與眼睛發展是習習相關的,本體感覺(本體覺)指的是身體肌肉及個別部位的感知能力,兩者要互相配合及協調,發展才能夠有良好表現,有視覺問題的個案通常初階的發展多少都可能受到影響,反映在個案平時走路姿勢、平衡、看東西的習慣動作,所以常常在訓練時,首要動作就是要調整好站姿、坐姿和雙腳平行。老師也解釋說,當小朋友沒有好好訓練基本的身體協調直接進入進階的視覺功能時,反而後面的訓練效果會不太理想。訓練eye control時,老師會用小球或有卡通圖案的筆請他們眼睛跟隨移動,當有眼震顫、斜視、注意力不集中的個案無法準確盯著視標或眼睛飄掉時,老師會請他們觸摸視標,利用手指的觸覺幫助自己意識到該注視哪裡,這也是本體感覺應用的一種。
接著朝向需手眼合作事情,像O DOTTING、疊積木、拋接球等遊戲再到較進階的視覺技能,如視覺周邊意識,在這個階段除了運用眼睛外還要應用追視、讀、聽能力,像是邊讀視標邊走獨木橋。最後到高階視覺化過程像是用VECTOGRAM訓練立體視,NEAR-FAR ROCK訓練眼睛調節融像等等。對於年紀較大或訓練較久的個案,會期望他們能對視知覺有所感受,例如BUG ON STRING的訓練目的是幫助患者同時使用雙眼並感受到眼睛肌肉的用力和放鬆,指引患者交替聚焦不同距離的珠子,同時保持對生理複視的認識,當看遠方珠子時應該感受到眼睛要放鬆、靠近自己的珠子應該要變成兩個。另一個例子是做立體圖訓練立體視時老師會在旁提問視標大小變化及距離感的差異,引導個案觀察到圖案的SILO(small in large out)現象。隨著BO稜鏡加大無法融像時老師會詢問個案有無觀察到視標向自己移動,嘗試想像眼睛往內看將圖形再次融合在一起,BI稜鏡訓練則相反,視標應該逐漸遠離自己且慢慢變大因此要融像就要想像自己慢慢看遠,讓個案知道其實自己可控制和協調眼睛的運動。如要特別針對某一隻眼睛做訓練時,老師很少會完全遮蓋另一隻眼睛,而是使用霧面膠帶以及濾片,使用霧面膠帶的好處視依舊能夠使光線進入刺激被遮眼,而使用濾片能夠達到MFBF的效果,也就是能在雙眼視功能下訓練單隻眼睛,例如放紅色濾片在非弱眼並搭配紅色系的視標、筆等物品,非弱眼因為濾片的關係實際上是無法分辨紅色系東西也看不到在白紙上的紅色字和線,因此要畫圖、念視標時就能運用弱眼,但除了紅色物品外,空間中其他擺設依舊使用雙眼在看,不像普遍印象中要訓練弱眼就把非弱眼完全遮蓋住,這樣有可能阻礙好眼的發展以及雙眼的協調。
另外,訓練時也觀察到會有很多跨越身體左右兩側的動作,例如右手搭配左腳、左手搭配右腳,或是利用Hand chart和Angel in the snow訓練對側協調因為當身體重心不在中心時就會影響到身體平衡,當身體運動協調眼睛也能夠控制的更好。整個訓練期間不僅要定時回去上課更重要的是在家也要持續練習,訓練效果和進展會比較明顯,整個療程依照案例的嚴重程度和配合度可能需要一年以上,老師不是只有針對眼睛表現而是以行為發展的概念進行階段性的訓練,所以小朋友們有很大的空間活動身體、玩遊戲。無論斜視或弱視個案視力訓練的大方向是類似的,都是從身體協調和平衡性出發,再逐漸進階到眼睛功能。
實習期間也看到一些個案運用肢體或眼睛的情形逐漸進步,也有小朋友經過持續訓練後視力進步、從原本沒有立體視到能夠看立體圖並感受自己對眼睛的控制力。
在兩間視光中心都學到了很多額外的視光專業知識,從中也使我思考如何才能再精實自己,以及了解台灣視光環境有甚麼能改善的地方,不只是單純驗光配鏡,近視控制與大眾眼睛衛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除了散瞳外還有其他非侵入方式幫助青少年進行近視控制,給予大眾更多選擇和鏡片認識,在高近視率的台灣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關於斜弱視視力訓練方面,相較於傳統遮眼治療或手術外,能夠用更接近身體自然發展過程的概念來進行視力訓練也是一種方法,年紀較小的患者也能夠及時治療,改善視覺功能。希望未來能夠逐步提高台灣大眾對視光的形象以及眼睛保健的衛教普及。

4、 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位在赤道附近,屬於熱帶氣候四季都是豔陽高照。實習期間體驗了各色美食,像是香辣的馬來菜餚,還有許多的街邊小販售賣的小食例如:ROJAK、沙爹。還有特別的娘惹餐點,峇峇娘惹是古代中國的貴族移民融入馬來文化而繁衍的後裔。他們的服裝、建築和飲食都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另外,在馬來西亞隨處可見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以及各種少數民族的文化,像是不同宗教的寺廟還有節日,在實習間剛好也有遇到馬來西亞印度教徒最盛大的宗教節慶:大寶森節,節慶間可以看到大家不分你我一起共襄盛舉參與遊行,非常熱鬧。華人新年間,我們還體驗了馬來西亞獨特的七彩撈生,寓意新的一年能風生水起。與台灣過年氣氛十分不同。

5、 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主要為認識不同儀器的操作方式以及在臨床上如何應用量測的數據進行驗配及判斷。
一、生物測量儀:可以測量角膜厚度及弧度和眼軸長,診所中常應用在兒童近視控制監測眼軸長度是否不正常的增加,通常會期望12歲以下的孩童一年眼軸增加不超過0.3mm,對於近視控制是比較有效果的,測量時請pt靠緊額靠看裡面紅點,機器會測量6次並取平均值。
二、TOPO:利用普拉西多盤的基本原理,將同心光源投射到角膜表面後,在平滑的淚液上出現反射光,可測量前角膜曲率、角膜不規則性、淚液差異等數值,不過系統影像高度依賴淚液品質。TOPO判讀中有以下幾個最常使用的圖表:
1、軸向圖:優點是可直觀顯示平均數值下的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區準確度高於非球面的周邊。可以做為軟式隱形眼鏡基弧的參考,但如角膜形狀、度數等較精細的數據則要依賴其他模式的圖表。
2、切向圖:比起軸向圖數據更為精細準確,尤其應用在驗配角膜塑型片時能夠看出隱形眼鏡在眼睛上的屈光力、光學區定位以及由隱眼扭曲翹曲所引起的角膜細微變化。
3、高度圖:比較重建後的角膜前後表面與最佳契合表面所得的圖形。用於傳達角膜真實形狀,特別是硬式隱形眼鏡驗配時,因為角膜前表面形狀是否規則對驗配成功率具高度影響。
三、非接觸眼底鏡:這是我在學校實驗課沒有接觸過的,利用裂隙燈搭配前置放大鏡檢查眼底,光條和前置鏡需要對準瞳孔並慢慢將裂隙燈前後拉尋找焦距使眼底清楚,看到視神經後,稍微左右移動前置鏡的方向即可看到眼底的其他部分,在練習過程中所感受到較難的部份是要避開鏡頭的反射光和尋找正確的聚焦,針對初診、高度近視、有青光眼疑慮及較年長的病患,老師會利用非接觸眼底鏡初步檢查眼底和視神經健康。視光師負責第一線的眼睛照護及篩檢評估,平時患者可能覺得只是單純視力模糊,當在驗光過程發現有任何不正常的視覺情形要能夠有警覺性,及時發現阻止惡化。
四、手持式眼壓測量:通常放在驗光完最後一步,監測患者眼壓是否正常,使用時要注意測量口與眼睛距離,老師會使用兩隻手指抵住患者額頭來調整機器與眼睛距離和高度,當數據差距超過3時會多量幾次並取平均值。
五、另一項收穫是對於Ortho K驗配及複診流程。塑型片的設計使淚液對中心角膜產生正壓,對周邊角膜產生負壓,壓力差距將中心角膜細胞外移,形成中央平周邊厚的凹透鏡效果。鏡片基弧主要目的是將中央角膜壓平,要壓多少則取決於矯正度數;反轉弧則是為了穩定鏡片。初次驗配時會先檢查原本視力、驗光檢查度數接著利用裂隙燈確認角膜健康或是否有過敏現象並根據topo分析出的偏心率、角膜弧度和瞳孔大小選擇試戴片,當sag differential at 8mm的值大於30時就需要散光片。在診所試戴後用裂隙燈查看螢光染色劑分布判斷鬆緊和定位,通常試戴片的直徑和基弧是影響定位鬆緊的主要因素,太鬆的鏡片會被眼瞼帶上去,反而造成上移,和日戴型硬式隱形眼鏡正好相反。若要修正問題,增加鏡片的矢狀深度使穩定弧、BOZR 或反轉弧區變陡。螢光染色治療區應呈黑色;反轉區有適當的染色寬度和深度,寬度通常為 0.5 毫米至 1.0 毫米,太陡的反向區域會導致間隙過大,在中心出現螢光積水;穩定區要和角膜接觸。當基弧及直徑決定好後再進行over refraction確定最終度數。試戴1~2晚後回診確認視力、拍攝topo看矯正的度數和鏡片中心定位以及螢光染色,理想的定位圖中央區應該呈現藍色圓圈並剛好在角膜中央位置,沒問題後則可以下訂鏡片。
6、 感想與建議

在馬來西亞實習的這兩個月除了體驗到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對視光也有更多的認識,接觸學校沒有教過的領域以及在台灣驗光所實習時學不到的兒童視光、視覺訓練及特殊隱型眼鏡配戴,並體驗馬來西亞的視光經營模式以及文化,思考和台灣有甚麼不一樣的地方,互相討論交流。實習過程中老師也會引導我們嘗試思考如何解決病患的問題和抱怨,與老師同學一起討論,將案例與在學校教科書上所學到的知識做連結,像是隱形眼鏡的修正、雙眼視的問題等等,此趟實習受益良多,期望回台灣能夠善用所學知識、保持好奇心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在大眾心中視光師的專業形象。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