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澳洲雪梨 新南威爾斯大學 計畫成果分享 -鄭靜瑩/王炳勳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5-22
獲補助年度 112
現任職學校、科系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
計畫主持人 鄭靜瑩教授
共同主持人 王炳勳老師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澳洲雪梨
國外實習機構 新南威爾斯大學

1、 緣起
基於對學生學習的理念與熱情,主持人分別在108年與112年向政府提出新南向計畫的申請。由找學校開始,我們鎖定澳洲兩所最優質的視光大學(分別是新南威爾斯大學與墨爾本大學)進行評估,除了新南威爾斯大學在108年系主任 Lisa 曾經親自來中山醫學大學招生外,另外因為系友吳杰霖在新南威爾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23年11月份已完成博士學位),對於聯絡校方、學生住宿協助、以及生活的照顧考量較能周全,因此在校友的協助之下,與新南威爾斯大學分別進行了5 次的線上討論才簽訂合約;疫情其間無法交流,我們也邀請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兩位教授進行線上演講。


2、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視光教育在美加與澳洲的評價最高,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是澳洲最具國際聲望的大學之一,並在 2023 QS 世界大學排名第45位。新南威爾斯大學致力耕耘於全球教育,希望透過教育研究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尤其在工程及商科相關科系最受全球業界肯定。新南斯威爾大學特色:(一)提供超過400種學士及碩士課程,除了工程及商科領域外,房地產與建築管理專業也是著名科系之一;(二)澳洲第一個大學先修課程(UNSW Foundation Year)是高中畢業生提供進入 UNSW 學士或其他大學學士課程的最佳途徑。
新南威爾斯大學視光學系為五年制的學制,其附設臨床視光中心是本次學生實習的主要場域,臨床視光中心內有6位臨床教師,專門負責臨床技能的指導,該中心亦對外營運,學生實習期間若遇到臨床中心休假則回校園與大四與大五同學共同學習。

3、 計畫招生說明會與學生甄選
(1) 甄選公告
請連結 https://optometry.csmu.edu.tw/p/406-1051-58370,r1.php?Lang=zh-tw
(2) 甄選相關資料
本次甄選共八位學生申請,學生多益成績最高分為945分,最低分為680分

國外實習機構聯繫與生活安排
新南威爾斯大學視光學系的聯繫窗口為 Dr. Vinod,主要的聯絡方式為Gmail與FB Message,第一次與Vinod聯繫的信件為2021/10/20,兩年間的信件聯絡包活線上演講邀請、合約內容溝通、線上開會時間、實習內容檢視、實習注意事項、與生活的安排等等。

本次實習最大的困擾是住宿問題,實習期間新南威爾斯大學無法提供住住宿,而周邊的房租費用都非常的高,50天的房租費用高達7萬多元/人。幸好雪梨城市交通方便且治安相對安全,未來在實習安排上可考量學校的假期期間,較有可能有住宿的空間。


行前說明會、實習機構報到
時間:2023.9.19
參與人員:選送的三位學生、Vinod、Maria、王炳勳、鄭靜瑩
討論內容:
(1)生活細節提醒:天氣、滙率、交通、住宿
(2)報到時間、報到地點、負責老師聯絡方式
(3)課程預習提醒
(4)臨床中心規則與必備實驗器材
(5)臨急狀況處理


2、 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對主持人而言
• 學校的全力支持:尤其國際處蔡淦仁處長與張巧蓉小姐的協助,使對談與行政流程更為順利。
• 系上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感謝王炳勳老師與郭蕙瑛老師的協助。
• 選才的注意事項:除了語言,人格特質與在校成績是很重要的,學生如能在臺灣經歷完整的實習後才出國,相信會有更多的想法。
• 教育部學海與新南向是非常好的政策,除了提供給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能與對方學校碰撞出不一樣火花,如研究合作與課程架構。
•更多合作的學校與機會:墨爾本大學與坎培拉大學的交流與演講邀請。

(2)對學生而言
• 了解澳洲視光學系的學制,對未來是否繼續進修或往海外攻讀學位有不同的想法,同時也多了許多具體的概念。
• 了解澳洲驗光師的執業範圍與台灣之間的差異,對於未來在台灣如何爭取更多驗光師的執業權限是有幫助的。
• 對於視光臨床檢查技巧的學習更加深入更加紮實,同時對於驗光師能服務的廣度也有不同的體會。
• 學生意識到當地同學都是因為對視光極有興趣而選擇視光,因此在上課過程中的參與度與熱忱度都相當高,是值得學習的。相較於台灣大多數同學因分數落點而選填視光的情況,如何轉化本身的學習動能是很重要的。
• 學生學會感激教育部、學校、與計畫申請的老師,知道沒有這些資源,他們便沒有這次的海外學習機會,自製卡片感謝~老師也很感動。
• 學習獨立生活並學會如何自行安排一趙長達近兩個月的實習生活。



執行本計畫之感想與建議

透過學生的交流,主持人對教育的省思

經過學生的學習旅程與心得分享,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兩國教育方式的不同。在台灣如果我們提了一個病人的主訴,台灣的老師較常用下到上的思考方向來處理個案,而澳洲的老師與學生較常用上到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舉一個臨床的例子,如果病人主訴閱讀時文字會「飄浮」,臺灣的老師喜歡透過一項一項的視覺檢查找到病人的問題,而澳洲的老師喜歡問學生在完全沒有檢查的情況下,您覺得這個主訴可能來自於哪些生理與心理的可能? 基本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提供我們在教學上的另一種啟發,我們應該學會從病人的主訴及行為推測出幾種可能,也許問題不只來自於眼睛,再由不同專業人員一一的來排除與確診。臺灣學校的訓練太專注於找唯一的答案,臨床經驗豐富的人可能做幾項檢查就可以得到一些方向,但是完全沒有有經驗的學生卻不是這樣!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只想眼睛的問題!

此外,澳洲視光師的課程內容深度強調生理、病理、藥理、與臨床實作,除了與其未來的執業範圍有關外,也突顯台灣視光教育尚有許多努力的空間,台灣視光因為有五專、四技、二技與大學等不同的學制,素質嚴重的良莠不齊,教師嚴重的不足,幾近全部的視光臨床教師僅有博士學位卻無任何的臨床經驗,而有臨床經驗的老師卻沒有作研究的能力。在教育部醫師教育委員會的報告中已提出驗光人員供過於求的警訊,再增設或增額實在不宜。反觀澳洲視光教師除了嚴格控管學校視光科系的設立外(整個澳洲僅7所視光大學,小小的台灣卻高達12所),教師的教學被細分分為教學與研究兩組,兩組教師在大學的任務有所不同,教學組的教師不會被賦與研究的壓力,而研究組的教師也不用負擔臨床檢查的工作,如此對整體教育的發展是很好的學習典範。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