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0-05
科系(所):心理系 /年級:大四
姓名:謝妤彤
研修國家:美國
研修學校:聖馬丁大學
研修期間:民國 113 年 1 月至民國 113 年 5 月
--
一、 緣起
我想,在大家的求學路上應該或多或少都懷抱著出國留學的夢想,不過礙於經濟、語言抑或是其他人生安排而抱憾。而我也不例外,儘管也曾經想過出國交換,但在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和緊湊的課程中也漸漸的過完了一半的大學生活。
當初看到交換生資訊時和平常的每一天並無區別,就是滑滑學校email 偶然看見的,看見英文門檻時發現其實不高,而申請資格也恰好符合(交換期間必須在學,而我申請當時剛要大三),於是開始與國際處和家人兩頭溝通,最終經過一波三折終於順利申請成功,開始準備踏上一個全新的旅程。
二、 研修學校簡介
聖馬丁大學(Saint Martin's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萊西市(Lacey,Washington)的私立大學,創立於1895年。該大學擁有優美的校園環境,佔地380英畝,並且緊鄰州府奧林匹亞(Olympia),駕車至西雅圖約1小時車程,至奧勒岡州波特蘭市約2小時車程,地理位置優越。
該校下設四個學院,分別為文理學院、商學院、工程學院和教育學院,提供豐富多樣的學術課程,涵蓋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工程學院特別著名,提供高質量的工程教育,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工程師。校內設施完善,設有體育館、健身房、休閒中心、學生餐廳、圖書館及非常多的讀書、交誼空間,因此學生們能依照自己的需求安排許多課外休閒活動。
聖馬丁大學以小班教學為特色,師生比例較低,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學校強調社區服務和領導力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學校也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許多社群為學生提供支持性團體,也強調師與生和生與生之間的連結。
三、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這個學期我選修了四堂課,分別為通識課「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學的歷史」和三門心理相關課程「Treatment of Trauma 創傷治療」、「Counseling Theory 諮商理論」、「Gender Sex and Theory 性別、性與理論」。
以下將分別介紹各課程的上課方式和上課內容。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學的歷史這堂課程是聖馬丁的核心通識課程,因此課堂上有來自各個科系和不同年級的同學。考試有3大考3小考,皆是essay 的方式考試,因此不僅需了解不同哲學家的理論基礎還要夠加入自己的思辨來支持或推翻他的理論。這
堂課老師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因此在課堂中會有許多的討論,同學們也會積極的與老師一來一回的辯論,十分的有趣。
b) Treatment of Trauma 創傷治療
這堂課是創傷學程進階課程,因此選修這門課的同學皆已先修過創傷的基礎課程了。這門課程著重在創傷的治療方案,每一堂課會介紹不同的治療方式,且下課前老師會帶我們進行一個放鬆小技巧,全班同學一起做完再下課,我覺得非常的有趣且實用,且回到台灣後我也還在持續使用。期中報告我們需要選擇一個虛構或真實的角色來介紹他的創傷歷程及為他設計一個治療方案。學期末要使用期中報告的角色和設計的治療方案演一齣role play,由小組組員輪流扮演諮商師和個案,演出設計的治療過程。我們這組選擇了小丑女,使用了藝術治療的方式,在設計治療方案和roleplay 的過程中我們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以治療師的角度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也體驗了成為個案後我們會如何經驗這個諮商過程,因此這門課真的收穫良多也讓我最為印象深刻。
c) Counseling Theory 諮商理論
這堂課程與我在國內所上的諮商理論差異不大,因此大部分概念都有基礎,只是在再用英文學一遍而已,因此較容易上手。考試方式為選擇題為主、論述題為輔,期中期末有paper 和presentation。課堂氛圍輕鬆有趣,印象深刻有次天氣很好,老師就臨時起意帶著全班一起到戶外上課,真的非常的愜意。
d) Gender Sex and Theory 性別、性與理論
這堂課程主要探討女性主義,老師是女性主義界十分資深的學者,因此每堂課都有非常豐富的資訊量。不過作業量真的不少,一學期三篇paper、期中考和期末presentation。每一篇paper 都要6篇文獻、總長10頁以上,以第一次接觸英文paper 的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挑戰。但也因此從中增進了我閱讀原文paper 的速度、書寫文章的技巧和論文格式的使用。相信未來對於碩士論文的幫助肯定不容小覷。
整體而言,由於採取小班教學,一堂課大約都是20人上下,所以每位教授都會記得每位學生的名字。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們都會時不時關心你的生活或課業上是否遇到任何困難,也會特別關照交換生或國際生,只要他們力所能及或不失公平的前提下教授都會幫忙,這點讓我感到十分溫暖,使第一次接觸全英文課程的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及安全感。最困難的部分大概是這裡的報告量極多,且大部分都要使用標準APA 格式及非常多的文獻探討引用,因此對我來說有些吃力。但在美國,教授普遍更看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而非成績表現,且或許是因為心理系的緣故,教授在一開學都會告訴我們,如果在學期中你感到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適都可以隨時缺席或是直接在課堂中離席,也歡迎隨時找教授談談,他們都非常願意提供幫助。這點也是讓我感到十分衝擊的文化差異,也讓我在學習和參與課程上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動機。
四、 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除了學業收穫外,在美國聖馬丁交換期間多采多姿的生活也是我一生難忘的經驗。
校內活動:聖馬丁校內每週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同學參與,舉凡宿管舉辦的插花活動、各國美食日;學生會舉辦的農曆新年活動、賓果遊戲、學生舞會;國際處帶國際生去的滑雪、鬱金香季;還有各式校方及學生社團舉辦的活動大部分都是免費參與。每週都有滿滿的活動,多到選擇困難,因此完全不擔心無聊,只怕作業做不完沒時間玩呀~
旅遊:美國大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假期,許多學生會都趁假期在美加旅遊。因為國內線機票十分便宜,因此在美國半年間我去了7個城市旅遊。這是我第一次獨自旅行,也從此愛上了獨旅。在從準備旅行期間訂機票、作攻略、安排交通、了解各地文化都是非常需要練習且有趣的體驗。旅行時除了享受風景美食文化外,定會遇到許多突發狀況,因此我也在多次的旅行經驗中培養了危機處理能力和克服壓力,使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狀況時能更加處變不驚,冷靜理性地解決問題。
五、 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英文能力大幅提升
• 能自然且輕鬆地以英文與人交流,有效拓展國際視野與人脈。
• 閱讀原文文獻、撰寫英文論文、處理英文信件等能力大幅提升。
2. 專業領域深入學習
• 對於心理學本科系有更深的認識和學習,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 能快速抓取原文文獻重點,並有效應用於論文撰寫之中。
3. 個人成長與獨立自主
• 獨旅過程中感受到高度自主性和獨立性,培養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 體會到自己的潛能與能力,增強自信心與自由度。
4. 跨文化理解與包容
• 認識不同文化的特色,學習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差異,培養全球化的思維。
• 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
5. 人際關係拓展與終身友誼
• 在學校和旅行過程中交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終身難忘的好友,建立深厚友誼。
• 拓展人脈網絡,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6. 應對壓力與解決問題
• 由於隻身一人在外,凡事都要自己面對處理,因此練習如何在壓力下沉著應對、冷靜解決。
• 提升危機處理能力和適應能力。
六、 感想與建議
回頭想想,真的非常慶幸當初的自己選擇申請這個交換計畫,儘管過程中有許多困難、不易之處,但一關關克服的過程現在回想真的非常的珍貴且有成就感。在與家人溝通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最為困難的,因為交換期間的費用雖然已抵免學費但住宿、學餐、生活費、機票等依然是不小的開銷,因此我必須格外努力的證明此行的意義和說服家人。這也讓我體會到,這樣的機會是多麼得來不易,也讓我在這5 個月中每一天都十分的珍惜並盡情體驗。
申請通過到出發前要做的事真的非常多,中山醫校內要跑修課抵免、聖馬丁要跑一二階申請、要到台北面試美簽還要到衛生所和醫院申請疫苗證明,還有許多個人個人事物需安排妥當如搬家、畢業學分等等。每一步都需依照排程進行,否則會直接影響到出國。在準備期間將學習到如何撰寫英文信件、如何填寫繁瑣的美簽表格,同時也在一步步提醒自己即將開啟一個與現在非常不同的生活,也在練習著如何獨自面對未來未知的事物。準備期間除了軟實力的收穫,更多的是心態上的轉變,會比其他同學更早面對畢業的分離、要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離開大團體的人生軌跡,這些都是在準備期間將會體驗到的。現在看來,這些心態上的準備也為在美國期間的適應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時光飛逝,好似昨日才剛從機窗外看見西雅圖的土地,今日,在同樣的位子、同樣的角度,卻是在回到台灣的班機上了。回想出發前的一切,當初的擔憂、不捨、興奮、期待,現在看來皆已是時光旅程中的一隅,既渺小又恍如昨日般的清晰。不同的是,半年後的我確確實實的改變的許多,對於世界、人生,都有了更廣闊的想像,已準備好帶著這些收穫開啟下一趟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