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育部113年度學海飛颺計畫研修心得_莊詠筑(2024.9-2025.2)

ImgDesc
ImgDesc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4-22
科系(所):心理系 (雙主修-應外)
年級:四年級
姓名:莊詠筑
研修國家:日本
研修學校:川村學園女子大學
研修期間:民國 113年 9月至民國114年 2 月
--

一、緣起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日本文學小說的人,因此除了本科系的課業外,學習日文一直是大學生活的另一重心。在申請雙主修、修習應用外國語言學系的學分之後,發現自己的語言能力有所進展,但仍有無法突破的瓶頸。曾聽學校的老師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只要把自己放在日文的環境裡,就會有暴風式的成長。因此,想著如果有機會在日本生活,或許能有更多與日本文學碰撞的機會的我,帶著些許緊張與興奮的心踏上赴日的旅程。

二、研修學校簡介

川村學園女子大學是隸屬川村學園的大學,成立於1988年,有位於千葉縣的我孫子校區以及東京都的目白校區的兩大校區。在兩個校區裡,川村學園女子大學的教職員以「培養能在社會中閃閃發光的女性」為目標教育學子。在這其中,日本文化學科以「日本文學、語學」與「日本美術、傳統藝能、民俗學」兩大領域為重心,教育學生,使其了解日本文化的歷史與魅力。

此外,本次交換的我孫子校區所在的我孫子市有「北鎌倉」之稱。擁有許多名人別莊舊邸及文化設施的都市,也讓在此求學的人們有更多沈浸在日本古典美學之中的機會。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由於對日本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此次交換的科系是「日本文化學科」,以赴日修習日本文化相關課程為主。此外,作為心理學系的學生,我十分好奇台灣高等教育的心理學與日本高等教育的心理學會有何差異,因此也修習了一門心理學課程。

(一)日本文化相關課程
這半年的留學生活中,我一共修習了五門日本文化相關課程:日本佛像、日本民話與神話、日本漫畫與動畫文化,以及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五門課程各有特色,以下將一一說明。

日本佛像的課程聚焦於佛像雕刻的種類與歷史。老師會以日本歷史的分代為界,一一介紹不同年代的佛像有何異同。覺得特別有趣的地方是日本歷史與中國歷史間的關係變化也影響了藝術的發展。舉例而言,唐代與宋代追求的藝術風氣不同,而當日本的僧人有到中國互相交流時,就也影響了日本佛像的主流雕刻方式。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時常和學生互動。而每當遇到唐風、宋風等話題,老師總會詢問我中國歷史的發展,也會詢問我對不同時代的藝術有什麼想法。而我的心態也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和緊張,慢慢轉變成享受分享藝術觀點的氛圍。 也因為課堂所學,當假日去寺廟裡參拜時,總會默默觀察不同佛像的特徵,為旅遊添了許多樂趣。

日本民話與神話的課程中,老師介紹了許多日本的民話神話與人們的關係。比如,夏天的鬼怪傳說比冬天多,是受到盂蘭盆節日期的影響等等。在課程中,會聽到許多日本的怪談。從經典廁所的花子、電車上的神秘人類,到網路世界的多拉A夢奇譚,這些陪伴日本孩童長大的故事都被一一討論。老實說作為不在日本長大的大學生,有好多話題都跟不上討論,但這些新奇的故事總能刺激大腦,彷彿自己也身歷怪談之境。同學們也總會詢問我對故事們的看法。他們總說:「正是因為你沒有聽過,所以才能有更多的想像和更彈性的思考方式!」上這門課時,我總能感覺自己徜徉在不同時代的日本故事的長流中,用與科學不同的角度窺探這個美麗的世界。

日本漫畫與動畫文化的課程也別具特色。課程會著重在漫畫、動畫等作品中的日本文化元素。舉例而言,為台灣青少年所喜愛的『咒術迴戰』中的咒術,即是源於日本的詛咒歷史。從咒術的歷史,到人們對咒術的依賴,到咒術如何與漫畫融合,老師以詼諧有趣的敘述方式,提供我們另一個欣賞動畫與漫畫的機會。除了『咒術迴戰』以外,還有好多好多作品都有不同的日本文化元素。『魔法公主』裡的表象文化、『夏目友人帳』裡的妖怪們與其衍伸的聖地巡禮文化等等不同的介紹都讓漫畫、動畫的內容變得更立體、更深刻。而在課程的最後,老師也邀請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日本文化元素。

近代文化與文學的課程中,老師以性別等等社會學角度分析日本的文學作品。平常閱讀小說時以大多享受文字帶來的想像與快樂,較少以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因此,總能以另一個視角欣賞文學作品的這門課總能帶給我許多啟發。以夏目漱石的『從此以後』為例,以往總感嘆人物們在愛與妥協之間拉扯的徬徨與苦澀,但課程中,老師以「家、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分析人物們在當時社會的無奈與枷鎖。頓時間,以往不諒解的角色就變得可憐起來。課堂中能感受到老師深沉的同理和溫柔,也讓我更喜歡文字與文學了!

日本近現代文學史則是最需要課前準備的課程。這門課以日本近現代文學歷史為主軸,結合大正、明治,乃至昭和年代的歷史,介紹了許多大文豪。由於並未受過日本的國民義務教育,對日本的歷史實在非常不熟悉,上課的心情總像在坐雲霄飛車。比如當發現老師介紹尾崎紅葉小時候喜歡的尾崎紅葉等人時,內心總充滿歡喜。然而,當聽到老師詳細說明其在當時社會遭遇的難關時,會想「哇!又出現我不知道的事件了。」因此,我總是會需要在課前惡補好多日本近現代歷史內容,甚至在開學後的一個月後買了簡易版的高中生教材用日本簡史閱讀。在這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腦中更能描繪作品背後的奇幻世界。

以上五門課程,各有其可愛、有趣的地方。在短短的半年裡,我又更喜歡日本文化了!

(二)心理學相關課程

除了日本文化相關課程,我也修習了一門心理學相關課程:社會心理學概論。在台灣的大學時曾修過社會心理學的學分。然而,我想知道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家在詮釋理論時會不會有不同之處,因此選修了這門課程。在課程中,確實也聽到了好多對日本社會的觀察角度。舉例而言,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別人分享日本人相對冷漠。然而,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會發現,這是有同理心的表徵之一,這代表著冷漠背後是高度的溫柔和體貼。因為身處日本、因為教導課程的老師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所以能以更細膩的角度去看日本社會的種種。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除了課內的學習,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都是生活中的學習。參加文樂、能樂的文藝欣賞活動時,會想到台灣也有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也更能體會樂曲的厚度與價值。參加學園祭時,那種二次元的動漫內容轉化成三次元的興奮與刺激現在仍歷歷在目。在日本各處聖地巡禮時,會想到日本漫畫與動畫文化課程中的文化足跡。大至這些文化的洗禮,小至到便利商店買東西時和店員的溝通,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好多可能性、有好多回憶。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一)日文能力提升

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挑戰。從辦理戶籍遷入、開通手機號碼與銀行帳戶開始,都有很多需要使用日文溝通的時候,而通常教科書裡並不會介紹這方面的內容。因此我總會需要先在宿舍裡查好不同的專業用語,以便溝通能順利進行。此外,由於川村學園女子大學的日本文化學科今年只有我一個交換學生,所以身邊的同學和老師們全部都是日本人。在24個小時都只能用日文溝通的環境下,口語能力也有些許提升。對我來說,這半年只是開端,距離精通還有一大段距離的我,接下來也會繼續努力。

(二)深度體驗日本文化

以往旅遊多以觀光景點為主。然而這半年裡有很多機會可以不被行程追趕,好好享受異國風情。再加上修習的課程們的內容,常常會有意外的發現。舉例而言,去各個寺廟時,可以觀察佛像們,推測這是屬於哪個時代的佛像。當看旁邊的介紹,發現自己推論正確時,就會非常開心!再舉例而言,在冬季去青森旅遊時,能看到好多人在鏟雪。亞熱帶地區出身的我自然是沒有這樣的經驗的。當我鼓起勇氣詢問當地人能不能人讓我試試時,他們的笑容和熱情讓我的東北之旅添了許多色彩。記得當時事後他們還請我喝了蘋果汁,說謝謝我幫忙他們工作,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三)同理與成長

在不同的國度生活,會遇到好多不適應的事情。我需要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價值觀,才能更順利地溝通、建立健康的關係。半年的時間並不長,但我相信這當中建立的對不同文化的同理心,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養分。

六、感想與建議

在留學的這半年裡,我時常思考自己在日本的理由和目標是什麼。或許是想要訓練日文能力?想要讀懂小說?想要有更多深度旅遊的機會?想要和外國人當朋友?思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徬徨和不自信的時候。然而,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我發現自己臉上的笑容變得越來越多了。我想,一個人出國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給自己掌聲的事。不論是升學還是工作,如果還能有出國生活的機會,我想和自己說:「這一次,你也能做到!」然後,繼續我的生命旅途。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