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5-01
獲補助年度 113年度
薦送學校、系所、年級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六年級
中文姓名 陳昱安
國外實習國家(含城市) 日本東京都
國外實習機構 東京醫科大學附設醫院
---
一、 緣起
在我於東京醫科大學醫院的六週實習期間,我有幸深入體驗日本的醫療系統,該系統以其效率和對預防保健的重視而聞名。這段經歷讓我對日本醫療領域的運作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使我能夠探索多個醫學專科,包含皮膚科、高齡診療科、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並理解日本與我的家鄉台灣在醫療實踐中所存在的文化差異。我小時候到日本旅遊時,曾經意外發生急性闌尾炎、因此曾經有過在日本的醫院接受過手術並住院接受治療的經驗。因為這個經驗,使得我一直對於日本的醫療體系想要更深入了解,一直抱持著濃厚的興趣。今年終於有這個機會,因此我始終對於這次的海外交換感到非常地珍惜,也希望能夠在交換期間做最大化的學習,並且期許自己能夠盡可能的深入了解日本醫療體系的運作模式。
二、 國外實習機構簡介
東京醫科大學於1916年創校,這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學府,不僅在醫學教育上享有盛名,更在醫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附設醫院中,眼科、耳鼻喉科、肝膽腸胃科等科別在學術與臨床上的地位十分著名,這些科別都曾經發表過出色的研究與論文。學校位於東京都新宿區,交通便利,地下鐵西新宿站出口即位於醫院旁邊,距離全世界搭乘人次最高的新宿車站步行也只要15分鐘。校園內設施完善,交換學生也能夠同等使用圖書館、置物櫃、自修室等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環境。此外,學校與世界各地的醫學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視野。
三、 國外實習企業或機構之學習心得
這一次在東京醫科大學附設醫院為期六周的交換實習計畫中,我分別去到皮膚科、高齡診療科、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各科分別有兩周的時間進行科內的實習活動。
皮膚科見習(2024/9/9-2024/9/20)
在我於東京醫科大學皮膚科兩週的實習期間,我通過多樣的臨床經驗獲得了寶貴的皮膚科醫療體驗。我參與了普通皮膚科門診,觀察了各種皮膚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並參加了教授的特診門診,接觸了較為複雜的病例。在貼膚試驗門診,我見識到了過敏性皮膚病的診斷流程。貼膚試驗是一種常用於診斷接觸性皮膚炎的檢查方法,透過將不同的過敏原貼於患者背部皮膚,觀察皮膚對這些物質的反應來判斷患者是否對某些物質過敏。在這些檢查過程中,醫師們不僅進行了標準的操作,還詳細解釋了每一項測試的目的與意義,讓患者明白這些檢查如何幫助確定病因。我觀察到,過敏性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不僅僅依賴藥物治療,更需要與患者生活中的接觸物質密切相關。醫師們在確診後,會給予患者詳細的生活指導,例如如何避免接觸過敏原、如何選擇護膚品等,這樣的全面性護理不僅幫助患者控制症狀,也有助於減少疾病的復發。
同時,通過每日的病房查房和每週的教授查房,增強了我對住院病人照護的理解。我還協助了術後傷口換藥,其中一例神經纖維瘤病1型的患者因其複雜性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我還有機會觀摩並部分參與了數台手術,包括皮膚腫瘤切除與縫合術。在這些手術中,我見識到了皮膚外科手術的精密性,尤其是在進行面部或手部等敏感部位的手術時,對於美觀與功能的保護至關重要。主刀醫師們在每一步操作中都表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無論是切口的大小還是縫合的方式,都考慮到了如何減少疤痕並確保功能的完整。這些細節對於將來如果我有機會從事皮膚外科手術來說,都是寶貴的經驗。我也參加了每周二下午的皮膚病理學聯合研討會,這些經歷加深了我對皮膚病理的認識。這些臨床與手術皮膚科的全方位接觸大大提升了我對該領域的理解,並增強了我進一步探索皮膚科醫療的興趣。
高齡診療科見習(2024/9/23-2024/10/4)
在我於東京醫科大學醫院老年醫學科的兩週實習中,我獲得了管理複雜內科及神經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豐富經驗。該科結合了一般內科和老年神經內科,為75歲以上的患者提供專門照護,這些患者包括中風、失智症及其他內科問題。我參加了每日病房查房和每週的教授查房,這加深了我對老年病患照護的理解。一個亮點是在腦血流SPECT失智症影像判讀討論會上,我有機會與醫師們一起討論失智症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這些檢查結果對於確診失智症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重要參考價值。
SPECT(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可以顯示腦部血流狀況的影像學檢查,特別適合評估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腦部功能變化。在這些討論中,醫師們會根據影像中的特徵,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類型的可能。通過參與這些討論,我學習到如何分析不同腦區的血流變化,這在失智症診斷中起著關鍵作用。例如,阿茲海默症患者通常在顳葉及頂葉區域會顯示出血流減少,而血管性失智症則可能在基底核或其他特定區域出現異常。這些影像結果與臨床表現的結合,幫助醫師們更精確地制定診療方案。此外,會議中還討論了是否能為某些患者申請日本健保最新給付的Lecanemab單株抗體藥物。Lecanemab是一種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創新治療方式,它能針對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堆積,幫助減緩疾病進展。然而,由於該藥物的適應症及禁忌症需嚴格遵守,醫師們在會議中仔細探討了每一位患者是否符合申請條件,這涉及到臨床症狀的評估、影像學結果的判讀以及病情的預後。通過這些討論,我更加理解了新興治療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挑戰與機會。
我還觀察了失智症特診門診,並參加了每週一次的高齡診療科病房新入院患者討論會。新入院患者討論會是醫師們共同探討如何對新入院的老年患者進行最有效治療的場合,在這些會議中,醫師們不僅會詳細討論患者的主訴與病史,還會結合檢查結果,考慮各種可能的診斷與治療選擇。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討論會強調了個體化治療的重要性。由於高齡患者的身體狀況複雜且脆弱,治療方案的制定不僅要考慮疾病本身,還要考慮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生活習慣以及他們的社會支持系統。從中,我學到了如何評估老年患者的整體功能狀態,包括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及社會支持情況,這對於制定長期的治療和護理計劃至關重要。在急診室中,我見證了一名疑似中風患者的診斷,該患者後來被確診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並受到仔細的監測與治療。
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見習(2024/10/7-2024/10/18)
在我於東京醫科大學醫院糖尿病、內分泌與代謝科的兩週實習中,我獲得了處理複雜病患血糖控制的實踐經驗。病房主要收治糖尿病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還包括甲狀腺Graves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例。我參加了每日的病房查房和每週的教授查房,觀察了如何管理血糖水平,並討論了各種降糖藥物的效果、副作用及適應症。
在實習過程中,我觀摩了新陳代謝科醫師每天進行的全院血糖管理抄表工作。這些患者來自各個科室,包括ICU、精神科等,血糖的控制對於他們的預後具有重要影響。許多住院患者的血糖問題並非單純由糖尿病引起,可能是由於腫瘤、類固醇使用等導致的血糖升高。在這些查房中,醫師們詳細解釋了每位患者的underlying disease以及導致其血糖異常的潛在原因。這讓我了解到糖尿病的病理機制是如何在多種疾病背景下發揮作用,並學會如何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對於使用類固醇導致的高血糖患者,醫師們會選擇適當的降血糖藥物進行干預,並且根據患者的腎功能或其他併發症進行劑量調整。例如,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某些口服降血糖藥物需要慎重使用,可能會選擇胰島素作為主要治療方式。通過這些經驗,我更加理解了藥物選擇的複雜性,尤其是在面對有多種慢性病的高齡患者時,如何平衡各種藥物的相互作用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挑戰。
一個特別難忘的病例是一位同時患有1型糖尿病、厭食症及抑鬱症的患者。該患者的複雜病情需要在胰島素治療與心理健康護理之間小心平衡,這突顯了在存在心理共病的患者中管理糖尿病的挑戰。我還觀察了全院範圍內的血糖管理,包括在ICU和精神科乃至於外科病房,並學習了如何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調整藥物。這些科室的患者多數並非因糖尿病住院,但其血糖管理同樣至關重要。在ICU中,許多重症患者因應激反應或藥物使用而出現高血糖,這些患者的血糖管理需要更加嚴密的監控,並且需要隨時調整胰島素劑量。精神科病房中的患者則可能因為情緒或藥物影響而導致血糖波動,醫師們會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他治療需求,為他們制定合適的血糖管理方案。這種跨科合作讓我看到了糖尿病管理不僅局限於內分泌科,而是全院性的重要工作。無論患者來自哪個科室,糖尿病及血糖控制都是影響其預後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師們在各科室之間進行協作,確保每位患者的血糖狀況能得到及時監控與處理,這種整合的醫療模式讓我深刻體會到臨床醫師肩負的責任與挑戰。
四、 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1. 宿舍:東京醫大校方為我們安排了舒適的Cosmo House宿舍,步行15分鐘即可抵達醫院,另外宿舍旁設有公車站,至新宿車站也只要步行15分鐘即可抵達。宿舍內不僅提供基本的家具設備,更貼心地設置了電磁爐、冰箱、微波爐等家電用品,讓我們能自行烹煮,十分便利。房間內榻榻米地板的設計,也讓我們能更深入體驗日本的傳統文化。
2. 日本交通習慣:在日本,行人優先的觀念深入人心。無論有無號誌,車輛都會禮讓行人,這點與台灣的交通習慣形成強烈對比。此外,多數道路皆鋪設有人行道,對於行人安全有更高一層的保障。
3. 觀光環境:利用實習空檔,我遊覽了東京市區內以及近郊的一些景點。此外,日本對環境的重視也讓我印象深刻,即便是熱門的觀光景點,也能保持乾淨整潔。除了前面提到十分便利的交通以外,許多觀光景點也提供旅遊手冊等實用旅遊資訊讓旅客能夠更便利的掌握旅行的安排與內容。
4. 與其他學生交流:在東京醫科大學,我有機會認識來自德國與澳洲的交換醫學生,也受到了東京醫科大學校內的英語口說社團ESS的邀請,和日本當地學生進行英文交流。透過交流,我了解到臺灣與其他國家的醫學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少差異,也交換了許多各自在自己母國身為學生的點點滴滴。
五、 國外實習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接觸不同的醫療體系:海外實習讓我能夠親身體驗其他國家的醫療系統,學習不同的病患照護方式、醫療流程和醫療管理方法。
2.提升文化適應能力:在外國實習有助於我了解並處理文化差異,提升自己在面對不同背景病患時提供文化敏感性照護的能力。
3.擴展醫學知識和技術:海外實習提供觀察和練習其他國家獨特醫療技術或治療方法的機會,這些技術在自己的國家可能並不常見。
4.擴展專業人脈:在其他國家實習幫助我與國際醫療專業人士和同儕建立聯繫,有助於未來的合作和職業發展機會。
5.個人成長與適應力提升:在不同的國家生活和工作,能夠讓自己挑戰適應新環境,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性和韌性,這些能力在醫療實踐中相當重要。
六、 感想與建議
我的六週東京醫科大學醫院實習是一段寶貴的經歷,讓我深入了解了醫療實踐及文化差異。我觀察到台灣的單一支付者全民健康保險系統與日本基於轉診的醫療模式之間的差異,兩者在病患流動和就醫途徑上各有其優勢。這次經驗強調了日本在醫療中的結構化專科會診模式,而台灣則提供了更快捷的醫療服務途徑。儘管存在這些差異,我對不同系統下的患者照護有了更廣泛的視角,並認識到在醫療實踐中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生活在日本也讓我體驗到了其高效的公共交通和安全性,並學會適應其獨特的文化習俗。
最後,我想表達我誠摯的感謝之意,特別是本次學海計畫的負責人蔡青峰主任、醫學系辦公室負責學海計畫申請的陳佩玲小姐、東京醫科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的Nagata小姐,以及我在實習期間有幸共事的所有醫生和醫療人員。沒有您們的指導與支持,這次經歷是不可能實現的。我衷心感謝這個寶貴的機會,也勢必會成為我醫學生涯中一段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