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3年度學海飛颺計畫研修心得_陳駿誠(2024.9-2025.8)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02
科系(所):應用外國語言學系 年級:四
姓名:陳駿誠
研修國家:日本
研修學校:德島文理大學
研修期間:民國113年9月至民國114年8月
---
一、緣起
我目前就讀於德島文理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科,會選擇參加這次的留學研修,是因為我長期以來對於日本的文化懷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在日本工作。所以對我而言,能夠像日本人一樣自然地使用日語進行溝通,是我學習的目標之一,所以這次的研修計畫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機會。
日本一直以來給我一種「尊重他人、講究禮儀」的印象,這樣的文化氛圍非常的吸引我,讓我希望可以深入體驗並學習日本人的精神。另一方面,雖然我也有聽說在日本工作會遇到較高的壓力與嚴謹的上下關係,但是即使是如此,他們對於工作還是非常認真的態度與責任感讓我十分敬佩。此外,在我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動漫與電玩遊戲所累積而來,因此對日本的動漫及遊戲文化也有相當的了解和興趣。
在出發前,我在網路參考了許多曾經在日本留學過的網友們所分享的經驗,包括生活上需要注意的細節、與日本人相處時的禮貌、日常用語的使用等,也從中學到許多實用的知識。不過儘管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是在到了真正出發前,內心仍感到十分緊張。畢竟留學和旅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語言能力是否足以應對課堂學習及日常溝通。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令我也更希望藉由這段研修時間來磨練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
二、 研修學校簡介
我這次研修的地方是在德島文理大學的香川校區,值得一提的一點是,該校區於近期改制為「高松車站校區」。因此,在研修期間我同時有機會體驗到舊有的志度校區以及新設立的高松車站校區的不同,這也讓我得以從不同角度觀察並體驗學校的多樣學習與生活環境。
我的主修是日本文學,平時主要參與日語相關課程,同時也選修了多堂英文課程,學習內容非常豐富。而在校園設施方面,舊校區與新校區各有其優點。志度校區位於自然環境豐富的地區,校園寬敞,周圍的風景非常漂亮,讓人在學習之餘也能放鬆心情。該校區設備齊全,學生食堂不僅有價格便宜且提供的食物也非常好吃,校內也設有便利商店,生活機能相當完整。至於高松車站校區,地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外食選擇多元,加上教室設施新穎、圖書館空間寬敞,我常利用課與課之間的空檔時間到圖書館自習,我非常喜歡新的學習環境。
德島文理大學在對留學生的支援方面也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在學業上遇到困難,還是生活上有任何疑問,只要向學校的老師或相關單位尋求協助,每次都能即時獲得溫暖的回應。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與照顧,讓我在日本留學生活中感到十分安心。
此外,無論是在舊校區或新校區,老師與同學們都對我非常友善,只要我有不懂的地方,大家都願意耐心地為我說明、協助或是一起討論解決方法。整體學習氛圍良好,圖書館內自習的學生們都安靜專注,營造出一種學習態度積極的環境。學校也會定期舉辦各式活動,並也會邀請外國學生一起參與,增進交流,參與活動讓我對這所學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與認識。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在這次的研修期間,我選修了許多門來自不同領域的課程,包括日文、英文、韓文與經濟等,選修的課程名稱為《日本語史》、《日本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A・B》、《日本文学史BⅡ》、《日本文学講読BⅠ》、《外国語総合科目A①(韓文)》、《経済学A》,以及《Oral EnglishⅡ・Ⅲ》、《English ExpressionⅡ・Ⅲ》、《Writing SkillsⅢ》、《英語演説法Ⅰ・Ⅱ》等。這些課程不僅讓我在語言能力上有了實質的進步,也讓我對日本的大學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所有課程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英文課。英文課的上課方式非常活潑,老師經常設計分組討論、互動活動,不僅讓我增加了課堂參與感,也提供了我許多與日本學生對話交流的機會。我和許多日本朋友的認識與互動,都是從這些英文課中的分組活動開始的。老師安排的討論主題富有趣味與挑戰性,也讓我在實際對話中提升了英語與日語的兩種的語言能力。
關於日文相關課程雖然相對較少安排小組活動,但是授課的老師們教學都非常認真,經常補充教材中未詳述的背景資料與歷史故事。例如在《日本文学史BⅡ》的課程中,老師會詳細講解事件的由來、關鍵人物的背景設定與時代背景,讓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也更加清楚地了解日本文化與歷史脈絡。
儘管如此,在課內學習上也有遇到不少挑戰。以《日本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的課程為例,授課老師在每堂課開始前都會安排漢字默寫或漢字拼音的小考試,這對我來說會需要額外花時間去複習與記憶,尤其是在漢字的書寫與拼音的答題正確度上,需要花費不少心力。同時,課堂中的發言也是我遇到的困難中的一部分之一。由於日語不是我的母語,我在構思句子與理解老師的問題時常會需要花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與思考。不過,老師們都大多數都非常體貼,願意給我時間思考慢慢回答,這讓我逐漸克服緊張,敢於嘗試發言。
在學習方式上,我認為日本大學與台灣大學最大的不同之一,是強調手寫筆記與書寫訓練。大多數日文課程都要求學生以手寫方式做筆記,並且筆記可以在期末考試中作為參考資料。然而,即使可以攜帶筆記,老師也規定必須是學生自己手寫的內容,不能使用影印、電子筆記等替代。這種長期手寫筆記的法式讓我養成了更認真書寫與複習的習慣。此外,日本的課堂秩序也令我十分驚訝。在我選修的課程中,幾乎看不到學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或打瞌睡的情況,大家都非常專注,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我而言,課程之中最具挑戰性的作業,莫過於用日語撰寫心得與感想。因為日文不是我的母語,每次在寫作前我都必須反覆構思,確保語句通順且表達清楚,因此常常需要花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不過也因為這些經驗也讓我逐步提升了語言表達與書寫能力。
經歷了這麼多課程,我深刻體會到:「不懂就要問,不要憑感覺亂作」。比起靠自己猜測,我更願意選擇在不懂時主動請教老師,這樣學習起來不僅更有效率,也讓我在實力上有了穩定的進步。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我認為本次在日本的研修生活,不僅僅是語言與課堂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透過日常生活的體驗,深刻地理解了日本的文化、生活方式與人際相處的模式。在香川縣志度地區的生活讓我體會到不同於城市的清幽與穩定的生活步調,也學會了如何更加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我在這段時間是住在香川志度,雖然這裡屬於日本相對鄉下的地區,但是生活機能其實相當齊全像是超市、便利商店、餐廳等設施都應有盡有,讓我在生活上並沒有感到特別的不便。這樣的生活環境不但讓我更接近日本當地人的日常,在這樣的氛圍下也讓我更加專注於學習與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
在研修初期,學校尚位於志度校區時,我都是以步行的方式通學。每天一大早走在上學的路上,就看見許多當地的日本學生也都是步行上學,讓我感受到這裡學生對於生活規律與自律的重視。隨著校區轉移至高松車站附近後,我的通學方式也跟著改變,每天需先步行二十至三十分鐘前往車站,再搭乘電車前往新校區。這樣的轉變下起初讓我有些不適應,尤其是早上必須更早起床以免趕不上電車。然而,在擁擠的電車站中觀察著身旁的上班族與學生,我感受到日本社會高效率的運作與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這讓我學會更合適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節奏。
在課外活動方面,雖然我因為個人的時間安排的關係,並未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但我把握了許多參與在地文化與社區活動的機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參加德島祭典,那次不僅有機會親手觸摸日本神社的御神轎,還與當地居民一同抬轎子巡迴街道,到了晚上則一同欣賞盛大的煙火大會。此外,祭典當天晚上我也參與與日本人的合宿活動,晚上大家圍在一起玩撲克牌、聊天,氣氛十分溫馨,也讓我交到了不少朋友。這些交流經驗不僅提升了我的語言能力,也讓我對日本文化的熱情更加深厚。
在這段期間,我也進行了數次的自由旅行,包括前往東京三次、大阪三次。其中有一次大阪之行是為了參加一所專門學校的オープンキャンパス活動,這次經驗讓我對日本專門學校的學習環境與課程設計有了更具體的認識,也進一步幫助我思考未來是否要繼續在日本升學或就業。
與日本人的互動也充滿了學習的機會。除了在電車上與同一所大學同學小聊天外,最常互動的還是在學校的同班同學與朋友。透過上課時的分組活動、午餐時間的交流,我漸漸培養出更自然的日語對話能力。許多日本同學都非常親切,也樂於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也讓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文化,互相交流學習。
在生活上,我也經歷了不少自我成長的過程。剛抵達日本的前幾週,對於如何拿捏與日本人之間的距離感到有些迷惘,擔心會不小心冒犯對方或顯得太過熱情。但隨著時間推移,透過不斷與日本朋友們的對話與相處,我逐漸學會如何適當地互動,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更加理解「保持禮貌但不失親切」的交流方式。除此之外,因為校區轉移的關係,我每天都必須準時搭乘早上的電車通學,這讓我無法像以往那樣貪睡或隨意拖延時間。為了不遲到,我特地設置了多個手機鬧鐘來提醒自己,幸運的是,這段期間我從未有過遲到的紀錄,這也讓我培養出更好的生活習慣與時間管理能力。這些生活中的小挑戰,最終都轉化為寶貴的經驗與收穫。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提升了日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能更自然地與日本人進行日常對話。
2. 培養出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能夠準時通勤且有效安排課業與生活。
3. 熟悉日本學術課程制度與學習方式,包含手寫筆記、課堂參與、分組討論等。
4. 透過分組與課外活動,增進與日本同學的交流技巧與人際互動能力。
5. 深入理解日本社會文化與禮儀,學會與日本人適當地保持距離與尊重他人。
6. 獨立處理生活瑣事,如購物、搭乘交通工具、作業和考試等,提升自立生活能力。
7. 參與當地祭典與合宿等文化活動,增強對日本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識。
8. 拓展視野,明確了未來赴日就學或工作的方向與可能性。
9. 訓練英文能力,透過修習多門英語課程提升語言多樣性與表達能力。
10. 學會如何尋求協助與主動溝通,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
六、感想與建議
這次的日本研修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珍貴且難忘的經歷。不僅僅是提升了語言能力,更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和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從一開始對環境的不熟悉和語言溝通的障礙,到後來逐漸習慣並融入當地生活,這一切的過程都讓我獲得了非常多的成長。
在學習方面,我發現主動詢問老師、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學習語言和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即使一開始會因為擔心語言錯誤而感到害怕,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做到更多。這次的研修也讓我學習到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管理時間,並且培養了自律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我未來無論在哪裡都能持續受用的寶貴經驗。
如果未來有學弟妹也想參與這樣的研修,我會誠心建議他們提前做好事前的準備,並帶著開放的心態去接受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事物。多多的與人互動、多嘗試、不要害怕犯錯,就能夠從這段經歷中收穫更多。
姓名:陳駿誠
研修國家:日本
研修學校:德島文理大學
研修期間:民國113年9月至民國114年8月
---
一、緣起
我目前就讀於德島文理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科,會選擇參加這次的留學研修,是因為我長期以來對於日本的文化懷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在日本工作。所以對我而言,能夠像日本人一樣自然地使用日語進行溝通,是我學習的目標之一,所以這次的研修計畫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機會。
日本一直以來給我一種「尊重他人、講究禮儀」的印象,這樣的文化氛圍非常的吸引我,讓我希望可以深入體驗並學習日本人的精神。另一方面,雖然我也有聽說在日本工作會遇到較高的壓力與嚴謹的上下關係,但是即使是如此,他們對於工作還是非常認真的態度與責任感讓我十分敬佩。此外,在我學習日語的過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動漫與電玩遊戲所累積而來,因此對日本的動漫及遊戲文化也有相當的了解和興趣。
在出發前,我在網路參考了許多曾經在日本留學過的網友們所分享的經驗,包括生活上需要注意的細節、與日本人相處時的禮貌、日常用語的使用等,也從中學到許多實用的知識。不過儘管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是在到了真正出發前,內心仍感到十分緊張。畢竟留學和旅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語言能力是否足以應對課堂學習及日常溝通。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令我也更希望藉由這段研修時間來磨練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
二、 研修學校簡介
我這次研修的地方是在德島文理大學的香川校區,值得一提的一點是,該校區於近期改制為「高松車站校區」。因此,在研修期間我同時有機會體驗到舊有的志度校區以及新設立的高松車站校區的不同,這也讓我得以從不同角度觀察並體驗學校的多樣學習與生活環境。
我的主修是日本文學,平時主要參與日語相關課程,同時也選修了多堂英文課程,學習內容非常豐富。而在校園設施方面,舊校區與新校區各有其優點。志度校區位於自然環境豐富的地區,校園寬敞,周圍的風景非常漂亮,讓人在學習之餘也能放鬆心情。該校區設備齊全,學生食堂不僅有價格便宜且提供的食物也非常好吃,校內也設有便利商店,生活機能相當完整。至於高松車站校區,地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外食選擇多元,加上教室設施新穎、圖書館空間寬敞,我常利用課與課之間的空檔時間到圖書館自習,我非常喜歡新的學習環境。
德島文理大學在對留學生的支援方面也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在學業上遇到困難,還是生活上有任何疑問,只要向學校的老師或相關單位尋求協助,每次都能即時獲得溫暖的回應。學校對學生的關懷與照顧,讓我在日本留學生活中感到十分安心。
此外,無論是在舊校區或新校區,老師與同學們都對我非常友善,只要我有不懂的地方,大家都願意耐心地為我說明、協助或是一起討論解決方法。整體學習氛圍良好,圖書館內自習的學生們都安靜專注,營造出一種學習態度積極的環境。學校也會定期舉辦各式活動,並也會邀請外國學生一起參與,增進交流,參與活動讓我對這所學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與認識。
三、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課內)
在這次的研修期間,我選修了許多門來自不同領域的課程,包括日文、英文、韓文與經濟等,選修的課程名稱為《日本語史》、《日本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A・B》、《日本文学史BⅡ》、《日本文学講読BⅠ》、《外国語総合科目A①(韓文)》、《経済学A》,以及《Oral EnglishⅡ・Ⅲ》、《English ExpressionⅡ・Ⅲ》、《Writing SkillsⅢ》、《英語演説法Ⅰ・Ⅱ》等。這些課程不僅讓我在語言能力上有了實質的進步,也讓我對日本的大學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所有課程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英文課。英文課的上課方式非常活潑,老師經常設計分組討論、互動活動,不僅讓我增加了課堂參與感,也提供了我許多與日本學生對話交流的機會。我和許多日本朋友的認識與互動,都是從這些英文課中的分組活動開始的。老師安排的討論主題富有趣味與挑戰性,也讓我在實際對話中提升了英語與日語的兩種的語言能力。
關於日文相關課程雖然相對較少安排小組活動,但是授課的老師們教學都非常認真,經常補充教材中未詳述的背景資料與歷史故事。例如在《日本文学史BⅡ》的課程中,老師會詳細講解事件的由來、關鍵人物的背景設定與時代背景,讓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也更加清楚地了解日本文化與歷史脈絡。
儘管如此,在課內學習上也有遇到不少挑戰。以《日本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的課程為例,授課老師在每堂課開始前都會安排漢字默寫或漢字拼音的小考試,這對我來說會需要額外花時間去複習與記憶,尤其是在漢字的書寫與拼音的答題正確度上,需要花費不少心力。同時,課堂中的發言也是我遇到的困難中的一部分之一。由於日語不是我的母語,我在構思句子與理解老師的問題時常會需要花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與思考。不過,老師們都大多數都非常體貼,願意給我時間思考慢慢回答,這讓我逐漸克服緊張,敢於嘗試發言。
在學習方式上,我認為日本大學與台灣大學最大的不同之一,是強調手寫筆記與書寫訓練。大多數日文課程都要求學生以手寫方式做筆記,並且筆記可以在期末考試中作為參考資料。然而,即使可以攜帶筆記,老師也規定必須是學生自己手寫的內容,不能使用影印、電子筆記等替代。這種長期手寫筆記的法式讓我養成了更認真書寫與複習的習慣。此外,日本的課堂秩序也令我十分驚訝。在我選修的課程中,幾乎看不到學生在上課時使用手機或打瞌睡的情況,大家都非常專注,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我而言,課程之中最具挑戰性的作業,莫過於用日語撰寫心得與感想。因為日文不是我的母語,每次在寫作前我都必須反覆構思,確保語句通順且表達清楚,因此常常需要花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不過也因為這些經驗也讓我逐步提升了語言表達與書寫能力。
經歷了這麼多課程,我深刻體會到:「不懂就要問,不要憑感覺亂作」。比起靠自己猜測,我更願意選擇在不懂時主動請教老師,這樣學習起來不僅更有效率,也讓我在實力上有了穩定的進步。
四、國外研修之生活學習(課外)
我認為本次在日本的研修生活,不僅僅是語言與課堂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透過日常生活的體驗,深刻地理解了日本的文化、生活方式與人際相處的模式。在香川縣志度地區的生活讓我體會到不同於城市的清幽與穩定的生活步調,也學會了如何更加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我在這段時間是住在香川志度,雖然這裡屬於日本相對鄉下的地區,但是生活機能其實相當齊全像是超市、便利商店、餐廳等設施都應有盡有,讓我在生活上並沒有感到特別的不便。這樣的生活環境不但讓我更接近日本當地人的日常,在這樣的氛圍下也讓我更加專注於學習與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
在研修初期,學校尚位於志度校區時,我都是以步行的方式通學。每天一大早走在上學的路上,就看見許多當地的日本學生也都是步行上學,讓我感受到這裡學生對於生活規律與自律的重視。隨著校區轉移至高松車站附近後,我的通學方式也跟著改變,每天需先步行二十至三十分鐘前往車站,再搭乘電車前往新校區。這樣的轉變下起初讓我有些不適應,尤其是早上必須更早起床以免趕不上電車。然而,在擁擠的電車站中觀察著身旁的上班族與學生,我感受到日本社會高效率的運作與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這讓我學會更合適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節奏。
在課外活動方面,雖然我因為個人的時間安排的關係,並未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但我把握了許多參與在地文化與社區活動的機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參加德島祭典,那次不僅有機會親手觸摸日本神社的御神轎,還與當地居民一同抬轎子巡迴街道,到了晚上則一同欣賞盛大的煙火大會。此外,祭典當天晚上我也參與與日本人的合宿活動,晚上大家圍在一起玩撲克牌、聊天,氣氛十分溫馨,也讓我交到了不少朋友。這些交流經驗不僅提升了我的語言能力,也讓我對日本文化的熱情更加深厚。
在這段期間,我也進行了數次的自由旅行,包括前往東京三次、大阪三次。其中有一次大阪之行是為了參加一所專門學校的オープンキャンパス活動,這次經驗讓我對日本專門學校的學習環境與課程設計有了更具體的認識,也進一步幫助我思考未來是否要繼續在日本升學或就業。
與日本人的互動也充滿了學習的機會。除了在電車上與同一所大學同學小聊天外,最常互動的還是在學校的同班同學與朋友。透過上課時的分組活動、午餐時間的交流,我漸漸培養出更自然的日語對話能力。許多日本同學都非常親切,也樂於與我分享他們的生活,也讓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文化,互相交流學習。
在生活上,我也經歷了不少自我成長的過程。剛抵達日本的前幾週,對於如何拿捏與日本人之間的距離感到有些迷惘,擔心會不小心冒犯對方或顯得太過熱情。但隨著時間推移,透過不斷與日本朋友們的對話與相處,我逐漸學會如何適當地互動,慢慢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更加理解「保持禮貌但不失親切」的交流方式。除此之外,因為校區轉移的關係,我每天都必須準時搭乘早上的電車通學,這讓我無法像以往那樣貪睡或隨意拖延時間。為了不遲到,我特地設置了多個手機鬧鐘來提醒自己,幸運的是,這段期間我從未有過遲到的紀錄,這也讓我培養出更好的生活習慣與時間管理能力。這些生活中的小挑戰,最終都轉化為寶貴的經驗與收穫。
五、研修之具體效益(請條列式列舉)
1. 提升了日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能更自然地與日本人進行日常對話。
2. 培養出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能夠準時通勤且有效安排課業與生活。
3. 熟悉日本學術課程制度與學習方式,包含手寫筆記、課堂參與、分組討論等。
4. 透過分組與課外活動,增進與日本同學的交流技巧與人際互動能力。
5. 深入理解日本社會文化與禮儀,學會與日本人適當地保持距離與尊重他人。
6. 獨立處理生活瑣事,如購物、搭乘交通工具、作業和考試等,提升自立生活能力。
7. 參與當地祭典與合宿等文化活動,增強對日本傳統文化的興趣與認識。
8. 拓展視野,明確了未來赴日就學或工作的方向與可能性。
9. 訓練英文能力,透過修習多門英語課程提升語言多樣性與表達能力。
10. 學會如何尋求協助與主動溝通,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
六、感想與建議
這次的日本研修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珍貴且難忘的經歷。不僅僅是提升了語言能力,更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和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從一開始對環境的不熟悉和語言溝通的障礙,到後來逐漸習慣並融入當地生活,這一切的過程都讓我獲得了非常多的成長。
在學習方面,我發現主動詢問老師、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學習語言和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即使一開始會因為擔心語言錯誤而感到害怕,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做到更多。這次的研修也讓我學習到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管理時間,並且培養了自律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我未來無論在哪裡都能持續受用的寶貴經驗。
如果未來有學弟妹也想參與這樣的研修,我會誠心建議他們提前做好事前的準備,並帶著開放的心態去接受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事物。多多的與人互動、多嘗試、不要害怕犯錯,就能夠從這段經歷中收穫更多。